别的不说,牧柏一手地书笔法之绝,而今已是人所共知,只是至今无人得以拥有一字。



这人也是刚画下一副祝寿图,被众人大加称赞,引为佳作,便想锦上添花,开得先例。



尽管牧柏而今名声,依旧是褒贬不一,但其曾二甲传胪的功名,却是做不得假,对于这些年轻士子而言,也是实打实的前辈达师,自是有这个资格题字增彩。



牧柏也未拒绝,先予赞评,引众人喝彩认同,再赋诗一首,以应画景,惊艳众人,这才挥洒笔墨,将之题在卷上,潇洒离去。



不多时,十数各地大儒,数十名士,彼此寒暄笑谈而至,众士子小聚文会渐止,开始向一处汇聚。



随后雍王世子李砚,穿着一身尽显古之风流的大袖宽袍,龙骧虎步行来,文会正式开始。



小澈湖畔临湖置台,上有数十环列书案,旁置小几,后置矮椅。



台下则排列随意,书案蒲团围绕讲台如棋散落。



李砚既是主家,又兼位尊,居于台上正中首位,主持此番文会,但只定规则,不兼评判。



以此间众人学识,谁输谁赢,也无需评判。



而牧柏和众多大儒名士,则分坐台上,居于谈坐,互相客气见礼。



李砚待众人全部坐定,略显担心的看了牧柏一眼,而后才平复心情,面带浅笑起身,跟各大儒名士打个招呼,客套寒暄一句,而后侃侃而谈一番什么营养都没有的废话,这才引入正题。



“清谈之会,例众周知,本世子苦思日久,也未得新颖趣法,不若仍行击鼓传花之法,落得众英谁手,便由谁来出一谈端共谈如何。”



说着李砚看向几位大儒。



今日有几位大儒,即便以他之尊,也是不得不礼待尊敬的。



其中以,前国子博士,贯学五经,曾主持修编《五经总书》,汇解前人经要,在士林声望极高的誉州府大儒,柳谡;吴州府学、九大书院之一,上阳书院山长,前太子少师,吴州府士族首望萧氏族老,萧青梧,两人称最。



这俩人别说是他,就是他父王在此,也得执弟子之礼,尤其是萧青梧,本身就是教授过他父王李鑍的,有师生之实。



也是因此,他才为牧柏担忧。



这鱼有些大,他们真吃不下!



同样因此,即便他有再多想法,有再多准备好的谈端,也是不能直接定下。



索性全都瞎猫碰死耗子,真就随便着来,碰上哪个算哪个吧。



众大儒自无不可,点头应允。



李砚再看牧柏一眼,吩咐人抬来大鼓,亲自敲响。



台下人多且分散,这鼓自然也不是响两下就停,而是连敲三通鼓,让底下一帮年轻士子玩了个不亦乐于。



有人争抢,有人躲避,一个彩球半空中飞来拍去,跌跌撞撞落在请牧柏题字那人怀里,不待他忙不迭扔出,鼓声已停。



那人只能停下动作,在一众或羡慕或打趣的纷杂目光中,来到台下,近前见礼道:“雍合府学生钟颖,拜见各位先生。学生斗胆,想以南北之战为今日首谈。”



今日能来到这王府别苑的士子,可以说没有一个是消息闭塞的,再加之广含十府人士,很多时下新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且下琼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枉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枉度并收藏且下琼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