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日开始……准确的说是从秦相爷入狱开始,朝中便不断地有大臣递交着辞呈,当中不乏尚书、副宰级别的高官。



吏部倒是没啥,他们辞他们的,大宋朝最不缺的就是官,



还有做官的人。



加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些个被外放出去的人陆续回了临安,吏部虽然弄不太清楚情况……但他们也不用弄清楚。



一切,自有皇帝做主。



今日虽然不是大朝会,但在这垂拱殿里,人同样要比别日多上不少。



大伙儿都是老熟人,加上秦桧已死,皇帝的态度已是相当明确。



没有了党争,目标也大抵相同的情况下,大宋的文官们,其实要比想象中有用许多。



比如说胡铨,皇帝本来是看中了这人直来直去的性子,让他来做财政主官,且不说能力如何,至少私德上是过得去的。



更重要的是,这小子与苏符那种人不同,苏符只有天地君亲师,但这小子劝自己莫要循什么天道,多听听天下人的声音。



他眼里有百姓。



再比如说刘子羽……本来想着他家有个甚么‘东南儒宗’的名头,行事起来估计多有刻板,却不想盛名之下果真没有虚士,这人在淮河边上守了几年,对两淮军防了解得透彻,也知道打仗不是上下嘴唇一搭就可以了的事情,对兵知深,甚至要超过一些个武人。



后来才晓得,他自幼便从他爹刘韐在军中生活,平方腊也好,在真定府抗金也好,确实是个真刀真枪练出来的全才。



兵部尚书这个位置把李清照给架在了火炉上,老妇人写词绣花还行,真让她来主持参与北伐的事情,这婆娘半天都憋不出个话来。



总不能这边一群人商量着杀人,她在一边皱着眉凄凄惨惨戚戚吧?



支持她的那群民间抗金人士,要么被召回于朝,要么被招募成兵;只有些打着抗金名义想谋求点私利的人,还强力支持着她。



后来这婆娘被逼得不行了,皇帝又不见她,她差点就撞死在了皇城墙下,说什么‘妇人不能为官’的话儿……她本就是个妇人,对女子成见之深,反而比许多男人还要强。



等秦桧一死,刘邦这才劝慰她:



“不想做就不做了罢,但现在朕让你做你不做,日后若是偷着做得话,可就不太礼貌了。”



李清照哪里敢说不,这荒唐皇帝,这桀纣皇帝,这行起事来完全没有章法的皇帝,李易安算是当真见识过了。



如此,兵部尚书便落到了刘子羽的头上。



自然了,表面上的和睦是因为大家都想抗金,私底下嘛……



按照皇帝的人事安排,大伙儿都在猜宰相的位置是谁来做,猜来猜去,无非不过两三个人选而已。



一个是张浚,这位三十三岁便国朝执政的才俊,是继寇准之后第一个如此年轻便权柄天下的人;加上不管是刘子羽还是吴璘,都可以说是被他一举提拔出来的人,他的呼声最高。



另一个嘛,自然就是赵鼎了,这人确有宰辅之才,且当年岳飞北伐的时候,数他支持的呼声最大,韩世忠也被他指挥过,佩服这人得紧,只是他与张浚素来争权,最后反而是便宜了秦桧……当然了,就算两人不争,多半还是秦桧会赢的,谁让人家那时候一心投降呢?



第三个嘛……说来很奇怪,按资历来说,这位离宰相之位恐怕还有个十几二十年,但按照皇帝的脾气来说……



辛次膺,有人说,皇帝曾经与这位说过,只要他想,朝中的官位任由他来选择。



有如此圣眷在身,加上当今天子现在势头正盛,只要他点头,这相位还当真是说不太准。



说起来,除了辛次膺在临安之外,不管是张浚还是赵鼎,都被皇帝给放到了外面。



巧的是,两人都在东南,张浚在福州,赵鼎在泉州。



张浚毕竟带过秦桧,秦相爷也没有做得多么难看,赵鼎就不一样了,基本上与苏轼是一个路程。



直到秦桧身死之前,泉州的人还来传赵鼎的消息,若不是被种风带着皇城司的人拿了下来,谁都不知道,秦相爷原来一直在监视着他。



到了今日朝会,大伙儿便各自寻起了新面孔,若是见到了不常见的人,立马便有一群人围上去:



“你也被叫回来了?陛下给伱的是个甚么差事?”



这种对话在上朝之前的路上随处可见,岳飞带着岳云与几个副将看着,心里面说不出来的高兴……与激动。



如果人有高峰低谷的话,岳飞觉得,从收到十二道金牌的时候,那便是他人生之低了,而从后面的那一百道金牌开始,他便已经站到了山巅。



虽然现在没了兵权,但不管是他还是韩世忠都知道,他们有了比兵权更重要、更有希望的替代,



那便是当今的皇帝。



垂拱殿的大门缓缓被拉开,大伙儿收起了心思,各自怀着心中所想……希冀有之害怕有之,畏惧有之迷茫有之,兴奋有之豪气有之,



这里所有人都见过皇帝。



但有很多人,是第一次见到皇帝。



真正的皇帝。



众人行礼后抬头,这才见到了皇帝身边站着的人。



只是从脑中胜出一个想法:



原来是他,果真是他。



待看到了另外一个,又是惊诧不已:



怎么是他?!



左边的那个老头,正是秦桧受刑那日,在思北楼上与皇帝一起,还贴心解答了秦桧身上伤疤是蜡油的人,赵鼎,赵元镇。



他站到那里,说明宰相的位置,皇帝已经做出了选择。



而从泉州到临安一千多里的路程,即使是从水路出发,少说也得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加上皇帝还得派人相召……



这么算起来,在秦桧入狱之前,官家就已经有了打算,张浚便已经败给了赵鼎!



虽然惊讶,但毕竟还在情理之中,大伙儿也没有过多意外。



反而是站在右边的那个魁梧大汉……



不是殿前司的都指挥使杨沂中,又是何人?



不是那个雨夜屠杀朝廷大臣的罪犯,又是何人!



现在他站到了那里,官家的意思是……



哪怕是张俊,此时也忍不住疑惑了起来。



他已经努力地去掉心目中关于皇帝的刻板印象了,但到了这个时候,他仍是被赵官家给惊着了。



他想过很多种救出杨沂中的方法,例如说找个替死鬼,再让他换个身份回到自己军中;例如说皇帝暗中操作一番,对外说他死了,然后囚他一辈子。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皇帝竟然连个说法也不给,直接又让他穿着官服,站到了这议事大殿上来。



秦桧在的时候,朝中的文官好对付,吓一吓,杀一杀也就行了。



可现在这群人……他们连金人都不怕,活一辈子就图个虚名,皇帝若是用杀来威胁,指不定有多少人赶着上趟呢!



没等张俊多想,很快就站了一批人出来,连带着信任的兵部尚书刘子羽……他虽然知道朱松是自杀的,但脑袋,确确实实是被杨沂中割掉了的。



至交好友沦落至此,若是没有个交待与他,刘子羽也就羞愧为人了。



只是谁也没想到,皇帝根本就没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大伙儿有要说的话,且先等一等,等朕把朕要说的说了,诸位再说不迟。”



皇帝都这么讲了,都不是什么愣头青,自然是分得清轻重的。



“秦桧临死前说过的话儿,大伙儿都听见了吧?”



岂止是听见,临安城中谁人不晓?



用不了几日,这天下便会将秦桧的话给传开了!



想到这个,胡铨便心有埋怨……直接一刀杀了便是,哪里会生出这么多的事情出来!



现在好了,倒是想起来商量补救措施了,说得再多,这也完全都是皇帝自己作的!



怨归怨,但正事儿不能落下,胡铨躬身道:



“官家,可发一份诏书出去,将这谣言给辟了……秦桧临死胡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我,汉高祖,竟然穿越宋高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奔雷手史蒂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奔雷手史蒂芬并收藏我,汉高祖,竟然穿越宋高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