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经昭告天下了,这时候却又听说死的不是建文帝,这怎么能不让他吃惊异常。建文帝如果没死,而又逃出宫外的话,也就意味着随时有可能在外振臂一呼,召集旧部来个反向靖难,到时候大明兵烽再起,百姓便要再遭劫难。



“可是。。。他又是怎么逃了出去呢?”胡濙疑惑道。“那时殿下已经大兵压境,宫城内外恐怕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若是逃跑,难道不怕被士兵发现,死于乱军之中吗?”



听到胡濙的疑问,朱棣却是有些无奈:“源洁你有所不知,当时先皇在构筑这紫禁城之时,暗中设计了数条密道,通向不同的地点。密道如何出入除了我父皇之外,只有我大哥和极少数人知道,甚至连我们这些皇子都只是听说,却从没有见过。恐怕那日建文定是趁乱而逃,从密道出了城了。”



一直没说话的道衍此时突然开口:“殿下,此事关系重大,眼下最要紧的,是对世人一定要一口咬定建文帝已死,并将其厚葬之,万万不可再起风波。其次,我们需要秘密派出可靠之人,暗中寻访建文下落,此人必须忠心可靠,办事周全,万万不可再有更多人知道此事了。”



朱棣思考了一小会儿,对道衍说道:“大师此言甚合孤心意。只是这暗中寻访建文帝的人选么。。。还需要容孤再思量思量。”



此时朱棣的身边突然传来一句坚定的话语:“如果殿下信得过臣,就由臣去!”



朱棣惊讶的转过头去,映入眼帘的却是胡濙无比坚定的脸庞。



“源洁,这暗访之事艰苦异常,你是文官,又是我的故旧,我怎么能让你去遭此蓝缕之途?再说了,新朝将开,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你还是留在孤的身边,帮孤办事为好。”朱棣耐心的劝到。



没想到胡濙却是婉拒了朱棣的好意:“臣谢过殿下抬爱,但此事非臣去不可。而且臣去,也并不光为了殿下您,而是为了天下的苍生不再遭受战火,臣若是找到了建文帝,定要劝他恶胸怀天下苍生,放下执念,顺天而行。况且道衍大师刚才也说了,此事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今殿下即将登基,更是不能再出什么乱子,刚才那么多双眼睛都盯着我进了您的屋子,到时候定然有好事之人想要从臣的口中得到消息。只有臣消失一段时间,才能完全的保守住这个秘密。”



朱棣感动异常,他眼含热泪,紧紧的扶握着胡濙的肩膀,动情说道:“想不到源洁心中竟存此大义,孤心中定当长念此恩。孤这里有一块贴身玉佩,今赠与源洁,孤登基之后,定会下旨给十三省布政司官员和各都指挥使司,让他们见此玉佩,如孤亲临,财物兵员,听凭源洁取用。孤再赐你便宜行事之权,相信你能够妥善处事,必不负孤所托。孤在你和大师面前起誓,待你回京之时,孤定会让你位极人臣,享那泼天的富贵,如负此誓,教我不得善终!”



朱棣以性命起誓,唬的胡濙连忙跪拜,连声说道:“殿下如此厚爱,实让臣无地自容,臣不求封赏,但请殿下答应臣一件事,消除臣的后顾之忧,臣定当不辱使命,为殿下了却心愿。”



“源洁请讲,只要孤能够办到的,无不应允。”朱棣满口答应。



出乎朱棣意料的是,胡濙却只是提出了一项简单的要求:“臣请殿下派人替臣奉养家中老母,这样臣也算是既为殿下尽忠,又为家母尽孝了,终不负忠孝二字。”



朱棣更加感动,立即答应道:“源洁放心,今后孤定当将汝之母亲视为孤的母亲般奉养,绝不食言!”



胡濙闻听此言也十分感动,朝着朱棣纳头再拜道:“即使如此,臣便先告退回家收拾准备,一旦准备妥当后便尽快出发,还望殿下珍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枠罗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枠罗汉并收藏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