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鉴于敌人新服役的战舰都普遍加强了水下防护能力,海军格致院方面相应的也扩大了鱼雷战斗部,从原本的250㎏增多至270㎏,鱼雷总重量从872㎏增重到910㎏,航程不变,正式定型为丁型。



大明海军在今年十一月中旬进行了一次极端测试——三架二式截击轰炸机金雕以远超限制的1200高度、570㎞/h速度投放了六枚三三式丁型。



条件虽如此苛刻,可仍有四枚未发生故障,仅两枚鱼雷落水后发生螺旋桨损坏、偏航、沉没。



海军方面对此相当满意,旋即要求大批量生产新型号。



军官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不亦乐乎。



在这个话题结束的时候,周长风提醒众人,尽管德国人笃定无线电(电磁波)近炸引信在当前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能的,但是情报显示美国人并未停止针对近炸引信的开发工作,并且很可能取得了突破,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他补充道:“料敌从宽还是有必要的,针对这个事,海空两军要多留个心眼,下发通知,如果遇到疑似情况就及时上报。”



一名海军兵器格致研究院的技术少校开口道:“通过电磁波反射来控制炮弹接近目标爆炸还是太不可思议了,这么精密的仪器……既要坚固又要小巧。紫云和雍畅合作搞的那个静电原理引信我看过样品了,大费周折还是不咋靠谱。电磁波原理……不敢想。”



无线电近炸引信的技术难度太高,构造复杂,技术论证的结论是在五到十年后才有可行性,因此大明方面早早的放弃了相关研究。



周长风当时在权衡后决定将攻关目标定为静电近炸引信——他认为这对于大明来说是跳一跳摘得到的。



时光流转一年有余,进度还是比较乐观的。



他饶有兴致地问:“上个月还在做技战术指标评估吧?现在样品出到第几代了?”



技术少校伸出小指和大拇指,答复道:“第六种改型了。”



“这边有实物没?”



“呃…还真有,前日我们小组从上海调研回来捎了个。”



由于保密程度比较高,静电近炸引信的样品装在一个铝合金箱中,存放在海军基地的保管室。



上级一句话,下级跑断腿。



众人所处的大楼在海军基地西北边,保管室在东南边,乘车一个来回二十分钟后这个铝合金箱终于送来了议事厅。



两个引信大小相近,一个略大一个略小,外观就如同金属质地的锥形小瓶子,中间有几圈螺纹。



大些的供1312㎜重型高平两用炮使用,小些的供128㎜高平两用炮使用。



静电近炸引信原理简单,基本结构就是一个火花放电器、一个电点火器、一个电池、一个绝缘电极,简单明了。



飞机在飞行时会带上大量电荷,静电近炸引信在靠近飞机的时候电极会产生电位差,使得回路中电压升高,当达到阈值时,电压使得火花放电器生效作用,引信随之起爆。



可是由于自然界大气带电不均匀,容易干扰静电近炸引信,所以灵敏度必须设定的恰到好处。



设定的太迟钝,那么作用距离就很短,可能只有一两米。



设定的太灵敏,那么很可能在相距甚远的时候就提早起爆。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后明余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宁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神州翰林院的宁海并收藏后明余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