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很清楚,以往风闻与自己并无大关系,是因为自己在“幕后”。但从随朝观政起,他已站到“台前”。



只要行为举止与科道言官的所谓“标准”稍有偏差,那些科言道官必定会“动口”,攻讦起来不会有多少顾忌。



也就是说,无论是明面还是私下,针对朱厚照的风闻会多起来。



科道言官本就喜欢攻讦,他们连弘治皇帝也不放过,看不顺眼也会以各种理由言事,更何况朱厚照如今只是东宫而已。



弘治皇帝又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以前对科道言官们并无动过甚么真章,无形中助长了他们气势。



但刚才自己只不过说了句“或许有人会将‘不忠不孝’加于己身”,弘治皇帝竟已有些怒形于色,还出言要严惩此类人。



朱厚照心中一阵激动,若父皇在前面为自己挡风遮雨,自己又有何后顾之忧?



不过,再一细想,又觉得不太可能,毕竟弘治皇帝似乎也不会为自身而痛斥言官,更何况严惩?



瞥见弘治皇帝定定地望着自己,朱厚照思绪一收,朗声应道:“有父皇为儿臣做主,儿臣何惧之有?”



弘治皇帝给了他一个安慰的眼神,随即还伸手拍了拍他。



须臾,却将萧敬唤了过来,吩咐道:“往后东缉事厂多加留意,若有对东宫诋毁之言,记录在案,朕倒要看看是何人所为。”



萧敬躬身领命,而朱厚照听得愕然,这是动真格呢?



他也不管真假,马上笑道:“只要能为父皇排忧解难,儿臣受天大的非议也无惧。”



弘治皇帝微摇了摇头,又道:“你啊,这世间何止千难万忧,谁又能一一化解呢?还去不去西北?”



“既然父皇不允,那儿臣今岁不去西北便是了。”朱厚照没再坚持,被弘治皇帝拒绝本就在他预料之内。



大明的兵备已荒废得差不多,不要说清除虏寇之患,那怕只是防御,或者说减少对方滋扰,也甚为吃力。



而他创设的威武营才三千人,虽然人人已操练得身壮体健,但最紧要的武器装备还没有配备。



既为最紧要的武器装备,自然就不是大明的“纸盔布甲”、“竹刀木枪”。



尽管他已招募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但要将设想转化成“真家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



“怎么,今岁不去,还想着以后再去呢?”弘治皇帝听出他话中之意,眉头一皱。



朱厚照老实地点了点头,应道:“实不瞒父皇,待威武营能横扫千军时,儿臣会再请旨。”



“那就是说,威武营如今并无作战力?虏寇足有数万骑兵之众,区区三千人的威武营无异是羊入虎口。”弘治皇帝轻叹道。



“威武营虽作战力不强,但只要伺机以动,能打则打,不能打就躲起来,并无多少风险。”



弘治皇帝又摇了摇头。



朱厚照一脸认真,郑重地道:“父皇,儿臣惟愿早日驱除虏寇,还大明治安,令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弘治皇帝听得一愣,随即笑了起来:“好,不愧是朕的好皇儿……”



过得一会,朱厚照却拿起摆于御案的那道启本,又道:“父皇,西北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厚照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晚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晚造并收藏厚照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