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也是由衷地感到了一丝慰藉。



说完这些,姜星火终于说出了他叫解缙过来的原因:“如今快要到了年底了,考成法第一年的核查,以及审法寺那边关于《大明律》等整个法律体系框架的重新构建,我都得盯着,所以去两淮盐场进一步整顿盐务的事情,就要交给你了,有信心吗?”



“国师求见?”



业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凶徒势如拉朽,七百万之众须臾而尽,二千里之国次第皆平。



“给咱念念这报纸上写的什么。”



致仕在家的前礼部左侍郎董伦,自从上次辩经擂台赛上当了一回裁判,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过,如今老眼昏花,也只能儿孙辈来念给他听了董伦还是很喜欢听别人给他念《明报》的,因为《明报》的总编,就是他最欣赏的门生解缙。



显然,大明是根本不可能出这个驻军费用的,得陈天平供着。



而城里虽然有些人还不清楚具体经过,但从各种途径,以及邻里口耳相传的话语中,绝大多数南京城中的百姓还是知晓了这场战役中发生了什么,尤其是当安南大败,俘虏胡氏父子后,更是让百姓感受到了胜利的光辉。



而在靠近太平街的宫墙上,朱棣和吏部尚书蹇义、兵部尚书茹瑺,也默默看着这一幕。



“广西都司二千五百人,广东都司四千七百五十人,湖广都司六千七百五十人,浙江都司二千五百人,江西都司一千五百人,福建都司三千人,云南都司四千人,陛下觉得如何?”



“如此倒也公平。”



“啧啧,兵者诡道也,正面那都是牵制,这你就不懂了吧?”



整顿两淮盐务,还用不着他专门跑一趟,让解缙去就够了,这种事情有都察院的陈瑛和当地的扬州知府王世杰协助,办的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也算是给解缙一个锻炼的机会。



姜星火问道:“永乐大典的事情现在进度如何?”



按理来说,姜星火这时候是应该消停一阵子,不该找他的。



“三四万人吧,也得考虑安南国内的供养能力不是?”



“国师为何事而来?”



他像是被一个无形的牢笼所束缚住了,而且始终不得舒展。



朱棣点点头,没说什么,吏部目前来看,在选官用人上,考虑的还是很周全的,而且有了考成法,目前也有一个提拔的参考标准,也给降人和有功文官留了位置,官员们都没什么话好说。



一开始,还是传统的经史子集部分,倒也没什么,而随着时间推移,后面是要加入一些诸子百家,以及科学的内容的,如此一来,一旦前面培养成阅读习惯,那么后面的内容,自然就会在社会上引发巨大的讨论热度和深远的影响。



兴言至此,尽然伤怀,实不得已,是用兴师。



期伐罪以吊民,将兴灭而继绝,命总兵官征夷将军曹国公李景隆等,率师八十万讨之。



姜星火看着桌子上写的东西,开始了思索。



“至于下面的仓库、医学馆、僧纲司、儒学馆、税课司、河泊所、巡检司、驿站这些,吏部就自行銓选吧,朕就不干预了。”



姜星火挥笔写下一篇文章,随后派人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

章节目录

大明国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西湖遇雨并收藏大明国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