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都指挥使直接由李晔担任,免除张承业副都指挥使。



同时清除军内所有宦官担任的军职,彻底让神威军与宦官势力断开联系。



禁卫军也分左右两军,都指挥使依旧是李晔亲自担任。



左军指挥使周云翼,副指挥使孟方同,右军指挥使拓跋云归,副指挥使杨师厚。原有华州军、李罕之降兵、河中留下来的士卒,全都分散到两军之中。



李晔原本想直接提拔杨师厚的。



但想想还是作罢,提拔太快不是帮他,而是害他。



他是牛人,以后肯定功劳不断,拿什么去封赏他?



一个副指挥使对得住他的功劳。



拓跋云归跟其他几个指挥使相比,差了一点意思。



但他此战守住华州,在最关键的时候突袭凤翔军大营,功勋卓著,禁卫军右军指挥使非他莫属,还有一个杨师厚配合,李晔也可以放心了。



至于张行瑾,李晔有些不好办,处罚太重,伤了将领们的进取之心,处罚太轻,无法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不处罚更是不行,等于助长手下将领向唐末武人转变。



这是致命的。其实周云翼也擅作主张,但跟张行瑾有本质区别。



周云翼的行为服从于李晔的战略构想,一切从大局出发。



而张行瑾是单纯的军事利益考虑,不顾整体大局。



他再往前跨一步,就会形成武人利益集团。



这是李晔坚决不能允许的!



犹豫再三,还是免除他的军职,调回亲卫都。



如此一来,天策军加上禁卫军,兵额一万六。



负担不算太重。



既然打了胜仗,对普通士卒也不能小气,李晔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手上有啥,也就从河中府刮来的盐多,干脆一人两斤盐。



这一举动令全军上下大喜过望。



盐在这个时代可是硬通货,造反头子王仙芝当年就是贩卖私盐的。



李晔也没忘记为大唐捐躯的将士,凡阵亡者十斤,十年内军俸照给其家属,伤残者五斤。



伤残者,断手断脚,肯定上不了战场,又做不了体力活,李晔若是不管他们,他们很可能衣食无着。



为大唐付出这么多,岂能让他们啼饥号寒?



再说如果不管他们,将士们怎么想?又有谁肯奋勇作战?



这些人忠勇无畏,是大唐的坚定拥护者。李晔思来想去,决定把他们安排进皇庄,帮忙管理和训练流民,以后地盘扩大,有的是用人的地方。



处理完这些,已经过去两天。



长安和河中的战报也传来。



李茂贞败退后,李思孝首先撤军,都走了,王行瑜自然待不住,不过王行瑜撤退的路线有些诡异,不是回濒临,而是直插凤翔,用意很明显,另一个更诡异的是李继徽的七千军,在扶风县获得补给之后按兵不动。跟李晔李茂贞的小打小闹相比,河中大战才是震动天下。



郭崇韬率一万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谋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烟雨南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烟雨南枝并收藏谋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