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也是分配的,甚至还分了个安南奴隶给他们,若不愿意当皂吏的,则银行资助一笔贷款,做些小生意。



中枢严令,有功之臣,务必妥善安置。



主要担心这些人心中不满,在民间造反。



整个夏天,方瑛都在整顿军制。



将那些在军中混吃等死、贪生怕死的,全部清除军队。



广西军剩下47万人。



而广西的人口,在这一年的时间内,翻了一倍,超过了七百万人,其中有190万人是婴儿。



都是军卒的孩子。



甚至,中枢鼓励军卒生子,生孩子还给发一个银币做生子补贴。



这就导致了军中纳妾速度飙升,生孩子的速度在增快。



夏埙初时没看透中枢的想法。



但最近,他看透了。



中枢明显担心广西狼兵因为生活好了,而战斗力锐减,就用鼓励生育的方式,让他们变穷!



别以为生个孩子,给补贴一个银币是好事。



就这一个银币,都不够孩子花一年的!



何况,广西又成为大明商贸发达之地,各种婴幼儿的产业,疯狂发展,正在榨干狼兵的荷包。



倒逼狼兵去战场上建功立业,赚军饷得赏赐,最好能出去掠夺一波。



最近,军中正在鼓噪方瑛出战。



这番操作,夏埙看懂后,竟不寒而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当中枢把丁口看做物品的时候,那么中枢和无情的天地有什么区别呢?



中枢催促的圣旨传来。



南下,侵吞安南全部,变得水到渠成。



夏埙还往深了想了一层,皇帝南巡,江南士绅肯定要分出来一些,来重建的交趾省。



这是一环扣一环啊。



安南的使臣又来,请求大明归还安南北部。



即便知道大明连城池名字都改了,安南百姓也强制起了汉名,落下户籍,但安南朝廷还是不遗余力,不停派人交涉。



而边永的儿子,边镛带着皇帝的赏赐,刚到鸿基。



和夏埙密谈后,边镛渡江来到河内,册封黎思诚为安南王。



册封礼上,丁列面皮抽动,中原皇帝这是不想让安南消停啊!



黎思诚却看不出什么异样。



他只是恭恭敬敬受了圣旨,然后自己就把自己关入王宫,不肯出来了。



当天晚上,丁列找到边镛,开门见山。



“丁大人,陛下惦记着安南王啊。”边镛皮笑肉不笑。



“需要什么条件,大明才愿意归还北部疆土?”



边镛看着丁列,还做梦呢?



“大明挥师南下,安南也不会束手就擒的!”



“真打下去,没个几年,是打不完这一仗的!”



“大明难道就想要一个打成一片焦土的安南?”



丁列真的生气了。



“丁大人,在下能视为这番话,是安南向大明宣战吗?”边镛问。



丁列直接变色:“你!”



“若您敢触犯陛下龙威,莫说把安南打成焦土,就是把安南之地抹平,大明也能做到。”



边镛笑道:“不过呢,陛下乃圣君,对属国甚是照顾。”



“安南若出一万船粮食,大明就可暂休兵戈。”



丁列傻眼了,我把粮食运给你,让你打我吗?



边镛也不在河内停留。



休整几天,就继续南下,出使占城国。



然而,边镛刚走几天后,十月初九,驻扎在江对岸的明军,开始调动,十月十七,明军乘船南下。



丁列遣使问明军为何南下,结果明军没有回应。



他则派兵半渡击之。



双方交火。



夏埙手中有三万狼兵,都是火枪兵,有七千兵装备着火绳枪。



安南兵袭扰一次,被夏埙打退一次。



耗时三天,第一股明军才登陆,抄了安南军后路,才让大部队登陆。



夏埙掌握渡口。



后续明军陆陆续续过河。



此战方瑛亲自督战,总共率军三十万。



被方瑛分成六军,每军三万人,渡河后,先控制河内东面的城池,海阳、广安、海防、建安、太平等城。



夏埙这路,则包围安南王都河内。



方瑛亲率十二万中军,在十月二十七,抵达河内,包围河内。



河内坚城,若硬打的,需要十万大军围城,没个几年是打不下来的。



方瑛也不急。



再次拆分中军,又拆分出三军,每军三万,向西攻克山西、东木、乐松、朗达、文安、杭盖等城池。



使西部城池,和大明接壤。



并一路向南攻掠。



同时,夏埙率领本部南下,攻打河东、河西、河南,将河内变成一座孤城。



主政的丁列,收到一封封败报。



整个人都傻了,明军怎么这么快呀?



三十三万明军,围住河内后,分散开来,开始攻掠附近所有城池,把空虚的城池全部占住,至于难打的,则困成孤城,把安南给切开。



安南的大军,在西面和南面,防备老挝、柬埔寨和占城。



明军南下速度太快,丁列反而没有调兵回防,因为回防的话,就给明军围点打援的机会。



明军摆明了是想围点打援,攻打来救援的安南军。



“南狩!”



丁列做出最有利的决定,放弃河内,往南跑。



别看明军迅速取得战场优势,安南军可并未收到损失,一旦丁列南下,整盘棋就活了,主动权重新回到丁列手中。



丁列搞倒了黎思诚,整个朝堂是他的一言堂,好处凸显出来了,没有其他声音,他下令南下,令行禁止,立刻收拾东西,准备南下。



丁列更狠,派兵把城内的安南百姓全都抢掠一空,带不走的就烧掉,把这些嗷嗷待哺的百姓丢给大明,让大明养着去吧。



围困河内的只有三万明军,根本围不住。



丁列手中安南军在十七万上下,顺利突围。



在河东和明军打了一仗,丁列把河东城给烧了,沿途洗劫,并烧毁大面积耕地,坚壁清野,并大肆放明军屠杀的谣言。



本来安南是他的基本盘,但丁列不要了,把钱粮都烧了,留下个烂摊子给大明。



用烧毁农田、抢掠百姓的方式,延缓明军南下的速度。



丁列真够绝的。



但是,丁列却发财了,整个王都的财货,十七万大军,赶着蔓延几十里的马车,蜿蜒地往南撤。



并沿途焚毁城池,继续抢掠。



打了几仗后,丁列发现明军并不强啊,干脆,他开始攻打明军占据的城池,几座城池易手,他开始抢掠、焚烧。



一路上烧杀掠夺。



结果,在河南,碰到了钉子。



夏埙刚打下河南,气儿还没喘匀呢,就听说后面的城池被丁列抢走,并焚毁了。



“丁列可真是个狠人啊。”



“是大明成全他了呀!”



“若不是大明,帮他铲除异己,安南朝堂上怎么只有他一个声音呢?”



“没给他朝堂扯皮的时间,反而让他占据了战场主动权。”



夏埙叹息:“真的果断,若让丁列逃窜,整合西、南军力,安南军会高达四十多万大军!”



“到时候必有一番恶战,最好能把他堵在河内,围点打援!”



以前是明军打,安南守。



丁列放弃河内,就变成了明军守,安南打,借此掌握主动权。



别忘了,丁列是权臣,他不是皇帝,国民死活跟他有啥关系啊?反正有黎思诚这个倒霉蛋下罪己诏,他快活就好了。



夏埙正分析呢,手下就来禀报,安南军打来了。



丁列十分挑衅,枪杆上挂着明军的人头,气势汹汹而来。



“开城野战!”



夏埙不是傻,而是城池他是刚打下来的,几面城墙都损坏了,守城反而会大败。



再说了,明军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



三万对十七万,也不是没有自保之力。



丁列看见河南城门开了,顿觉这股明军不简单,他又发现,这股明军有骑兵。



骑兵护住两翼,把步兵围在中间。



靠近安南军的时候,骑兵散开,火枪兵对着安南军开火。



等到安南军反击的时候,骑兵则射箭袭扰,给火枪兵填充弹药的时间。



一轮一轮火枪打完。



安南军死伤不重,但士气明显暴跌。



他们根本打不着明军,明明都是步兵,偏偏明军有骑兵护住,不给安南骑兵反击的机会。



而对着骑兵射箭,则有步兵张开木盾,为骑兵遮挡箭矢。



明军如车轮一般的战阵,一轮轮打火枪。



打得安南军心里窝火,被迫后退。



他刚退。



城内传来急切的马蹄声,一股全副武装的骑兵从城中奔驰而来,人数不多,只有两千人上下。



但胯下皆是良马,装备精良,马上有弓弩、火铳,甚至还挂着一支带着钩的长枪。



骑兵在土地上疾驰,发出振聋发聩的声响。



安南军登时就慌了。



丁列都看傻眼了,这股明军怎么这么强?



想让步军快速脱离战场,他只能派出自己的骑兵队,安南骑兵人数在七千左右,这可是权臣的老本。



安南的马,比蒙古还矮。



蒙古马就矮,安南马更矮。



和蒙古马比起来,有种爸爸见儿子的错觉。



安南骑兵也不弱,这些都是安南贵族的家丁,都是用银子喂养出来的,装备也算精良。



但是,他们的战法落后。



两军靠近时,明骑先射箭,安骑也射箭回击。



而更近时,明骑忽然拿出火枪,安骑也知道火枪,但他们还停留在火铳的阶段,明骑用的是能瞄准的火绳枪。



愣神的时候,明骑开火。



明骑的火枪,并不打人,而是打马!



专门往马身上打。



安骑被迫调转马头,不肯和明骑对冲。



明骑迅速散开,组成一个个小旗,把安骑切割,然后有的用火枪,有的用木枪,彼此配合。



安骑迅速落入下风,不少骑兵被打下马,然后两根木枪像钩子一样,钩住一个人,快马在地上拖。



细看会发现,木枪上面有一把钩子似的白刃。



配合十分默契。



这样的战阵,需要大量时间训练、磨合,才能初见成效,而骑兵训练,那是非常烧钱的。



“完了!”



丁列发觉不妙,热武器和冷兵器融合使用,这是廖庄想出来的新战法。



明骑主将,赫然就是廖庄!



丁列鸣金收兵。



可这是战场啊。



明军占据了优势,夏埙下令,骑步前压,掩杀安南军。



足足打了一个多时辰,安南军惨败。



(本章完)(3/3)

章节目录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萧蓝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萧蓝衣并收藏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