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是没有人权概念的。



尤其是对于犯了罪的人而言,有各种各样的刑罚等着。



更有所谓的十大酷刑,令人闻之色变。



如剥皮、腰斩、车裂、凌迟、缢首等。



剥皮实草不用多言,历史中的蓝玉下场太惨。



而被诛灭十族的方孝孺,《明史与《太宗实录上记载是凌迟。可民间都传他被腰斩,用手蘸着血写了十二个半“篡”字,方才气绝。



至于被车裂的历史人物,出名的有商鞅和李存孝。



前者按今天的观点看,其执法严苛、刻薄寡恩,其所写的天下第一**《商君书中的驭民五术,更是阴损至极。



商鞅的观点认为,民强国弱,民弱国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想要国家富强,必须削弱人民的力量。所以秦统一天下后,才会“收天下之兵于咸阳,铸以为金人十二”。



商鞅更缺德的地方在于,他认为“家有余食,则逸于岁”。老百姓家里如果有余粮,那么这一年就可能会过的比较安逸,不愿辛苦劳作了,得让老百姓在贫苦线上挣扎,才会有干劲。



而所谓的疲民,就是让老百姓疲于奔命,不停的折腾,来换取统治者的安逸。



其余辱民、愚民都好理解。



这驭民五术收拾不了的,就杀掉。



便是这驭民五术为主,不足三万字的《商君书,居然把封建时代君主治国手段的细枝末节讲的头头是道,深刻到无以复加。这其中是即讲道理,又说方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以致目不识丁的武夫上位,只要有文人士大夫照本宣科给他讲几遍,也能把皇帝当的差不多。



不得不说,商鞅真是个人才,就是太缺德了!



以致他被车裂后,秦国的百姓们都幸灾乐祸。用《史记中的话说就是,“秦人不怜”!



相比之下,前任先贤百里奚死后,秦国百姓哭的稀里哗啦,所有人放下手头上的事,专门哭百里奚,可见公道自在人心。



到后来,刘邦入咸阳,废除秦法,与百姓们约法三章,秦国人箪食壶浆,生怕刘邦不当关中王。



可见天下苦秦久矣,苦的不是秦地、秦人,而是那严苛至极,压的百姓透不过气的秦法啊!



要说商鞅被车裂,那是一点也不怨。



但跟项羽起名,号称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的“十三太保”李存孝死于车裂,就有些可惜了。



而缢首之刑,便是用弓弦绞杀。岳王爷父子,便是这样死在风波亭,据说是为了留全尸。



另外,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这样被吴三桂亲手缢杀的。



华夏古代,严刑苛法颇多,李景隆身份高贵,消息灵通,与锦衣卫的官员打过交道,对各种刑罚知之甚详。



为足利义满解说一番,表示这样的刑罚,才能威慑震撼其余的倭寇。



足利义满闻言,没有立刻回答,他今日的举动已经令一些大名和武士不满了。



若按大明官员的指示处置倭寇头目,被传了出去,多少会损害他的威严啊!



李景隆见他犹豫,轻蔑一笑,道:“大将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家父朱重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余生所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余生所念并收藏家父朱重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