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对于这上百车烤制好烟草,不仅百姓、商贾瞧着眼热,就是朝廷官员也有想法。



这一日,奉天殿大朝会,新科进士、御史景清忽然上奏,请将茅山所产的烟草收益收归朝廷。



此言一出,殿内群臣都很吃惊。



因为景清是北方学子,生于元朝末年,原籍陕西邠州宜禄驿,在父母相继亡故后,被寄养在真宁县寨子村外祖父家中。



原本的历史上,景清自幼聪颖好学、过目成诵,小小年纪便熟读经史子集,成为远近闻名的饱学之士。在父老乡亲的资助下,进入国子监读书,并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殿试中高中榜眼,随即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很快又出任御史。



而在这个世界,因为刘三吾等人搞事情,才学出众的景清第一次是落榜的。



是朱樉当庭驳斥刘三吾,亲自带人查阅落第士子的考卷,挑选出景清的文章,他才能成为今科探花。



从这个角度讲,朱樉对今科的北方士子,是有大恩的。



景清此举,在旁人看来,多少有点“忘恩负义”的味道。



是以殿内众人,都把目光看向朱樉。



李景隆见朱樉面无表情不说话,以为处于“暴怒”中,站出来道:“烟草一物,原为秦王府的产业,岂有收归朝廷的道理?”



景清道:“产自终南山的,自然归秦王府。可这些烟草是在茅山里发现的,总不能说,茅山里的物产,也要归秦王府所有吧!”



李景隆哑然,他跳出来纯粹是为了讨好太子,哪想过那么多,一瞬间就被问蒙了。



其余朝臣,则有些犹豫,他们内心是希望烟草收入收归朝廷的,却又害怕得罪太子,全都犹豫不说话。



景清却像个二愣子一般侃侃而谈,在他看来,不仅要要将烟草收归朝廷,更要把秦王府的烟草管理机构,纳入朝廷的官僚体系当中。



与此同时,还要扩大烟草的种植面积,降低烟草价格,让其成为大明官僚士绅阶层都能享受之物。同时向西域、草原、海外出口,让其成为如盐税一般的存在。



这话一出,立刻引来很多人赞同。



毕竟朝廷收入大涨,这些当官的总有机会捞到好处,更别提降低烟价了。



此刻的大明朝堂,至少有一小半的官员吸烟,剩下那一大半不抽主要是价格太贵买不起。



若能降低价格,偶尔抽上一些,至少在同僚面前,不是太丢脸啊!



一时间,赞成的声音越来越多。



御座上的朱元章道:“太子,可有话说!”



朱爽微微点头,笑着道:“我觉得,景御史话很有道理,与儿臣不谋而合,可以施行!”



此言一出,朝臣们又是惊诧万分,未料朱樉这么容易就答应了。



却不知朱爽刚才沉闷,并非生气,而是在想景清这个人,他可是一个比方孝孺还惨的大忠臣啊!



据正史所载,方孝孺因为痛骂朱棣,从而落得被凌迟、灭族的下场。



然而跟方孝孺比,景清的结局更惨,因为他不仅被凌迟、灭族,还连累的乡亲们也被杀了,这种事真的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家父朱重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余生所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余生所念并收藏家父朱重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