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都是白话文,崇祯看起来很快,策问都还算不错,老生常谈中带着一些大胆的、建设性的意见。



重要的是,改一改,基本是可以实施的。



特别是其中三篇,组建类似魏武卒的特种部队,专门搞奇袭、破坏等,目的就一个,烧毁敌人辎重粮草,消耗敌人。



另一篇「论军士战斗意志和勇猛精神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就很有意思,没有大夸其谈兵种、武器等等重要性。



开篇就是说大明现存将领、军士畏战、畏死,说了一大堆的问题,举了很多大明以多败少的战例,



然后又列举了白杆兵和戚家军硬抗建奴铁骑并取斩敌数千、朱文正守洪都城,四万大军挡住陈友谅六十万大军一百多天以少胜多的战例。



从兵力到战法,再到战术,再到精神层面的剖析,然后给了具体的方法。



诸如政治教育、监督体系、感情因素、心理影响、职业习惯、荣誉感、本能行为、利益,到最后的信仰。



看的崇祯连连点头。



军士不怕死本就是个伪命题,只要是心智正常的人不可能不怕死。



唯一的区别是可以用死亡交换什么以及规避什么。166小说



通俗点讲,这取决于朝廷能为军士爆发多少能量。



这篇策问看似缥缈,实则是可行的。



让他想起了后世亮剑中的那句狭路相逢勇者胜,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远的不说,近的诸如萨尔浒之战,十一万明军,在武器装备压倒性的优势下,竟然还败给了建奴的六万人。



阵亡四万多人,阵亡通判、守备、把总等官共三百一十余员名。



而建奴虽然记载只死了两百人,但据估算至少在两千到四千人之间。



明军与建奴的伤亡比例是十二比一,何等的可笑。



除却统帅、战术、军队实力不行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军士没有视死如归的信念。



过了好一会儿,崇祯提起朱笔将评卷团给的二十八分给划掉,然后写了个三十分,随后又写了一句:此人大才,可堪一用。



写完后,放下笔,很是满意道:“这篇策问可得满分,考生是谁?”



李邦华立刻上前接过策问卷子:“陛下,第三场的兵法和第四场的策问,都是采用麋弥封(糊名誊录制),



在考生分数没有确定之前,任何人都不知道考生信息。”



说着,将卷子放在一边的桌子,取过一把小刀慢慢撕掉封在考生姓名、籍贯上的封条。



“陛下,考生是宜兴县堵胤锡!”



“谁?”



“宜兴县堵胤锡!”



崇祯脸色愣了一下,随后恢复了正常,内心则满是震撼。



他猜了数个人,都没有猜到会是堵胤锡。



“去查一下此人的具体的信息,速度要快!”



崇祯说完,就陷入了沉思之中。



堵胤锡可是明朝最后一位战略大师,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大明王朝在中南的战局,差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昆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昆吾并收藏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