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问你们,裁撤和并卫所后,那些依附卫所的卫学怎么办?”



“卫学?”



孙承宗愣住了,其余众人也都错愕了。



刚刚商讨整顿兵政,合并卫所,竟然把依附卫所的卫学给忽略了。



所谓的卫学就是各地卫所承办的学院,既然是卫所所办,那自然只是教导卫所子弟的学院了,例如武官与军士子弟入学接受教育



太祖办卫学的初衷是让武将能‘识道理,收敛暴戾之气,而识忠君之体’,



想法是好,但最后走偏了,教授礼、射、书、数4科。



还是以儒学为主,军事知识倒成了辅助。



“朕所说的军校……算了,改成讲武堂吧,听着顺耳一些。



讲武堂下设巡英司,专职从全国各地寻找天赋好的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孩子,进入讲武堂接受军事教育,



目的是培养指挥型将领,主要学习兵法、策问、地理、算学等,辅学礼、武等课程。



学习时间初步定为六年,考核合格过后进入卫所担任小旗,三个月考核一次,合格则晋升上一级。”



众人对视一样,解释看出心中的惊讶之色。



也能明白崇祯的想法,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孩子进入演武堂开始,就接受系统的军事教学,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以后进入军中,这批人叛变的可能性极小,而且都听命皇权,甚至是皇帝。



当这批人在现在的武官选拔体系中占据相当的一部分后,皇帝就再也不用担心军队叛变的事情了。



讲武堂培养出来的人可能不如军中野蛮成长的将领灵活多变,但胜在能批量出来。



而且所学比较系统,稍加磨炼,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指挥型武官,能不能成长为高级将领,成为指挥使,甚至总兵,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了。



“讲武堂,朕是这么打算的,诸位怎么看?”



面对崇祯的反问,众人有些沉默。



彻底掌控兵权,这对文官来说算是一种‘威胁’,可这种事情,他们却没有丝毫反对的理由。



礼部尚书刘宗周沉声道:“陛下,臣认为此事或许不妥,已经有武科了,还有基层选拔、世袭、文官蒙荫四种方式了,再增加讲武堂意义不大。”



不待崇祯回应,忠贞侯秦良玉出声了:“刘大人,本侯觉得你说的有些问题。”



“你们文官的培养方式中,官方的有县学,还有国子监以及翰林院,



民间还有东林书院这种民办的书院培养,我们武官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培养体系呢?”



“忠贞侯,你这话就不对了,我们培养方式虽然多,但只有科举一条路走,



而武官有四条路,再加上演武堂就有五条路了。”



秦良玉听这话瞬间就站了起来:“五条路很多吗?你自己看看有几条路是为平民百姓准备的?



武科需要练武和兵法、策问,你觉得普通百姓有几家能练武还是能搞得定兵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昆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昆吾并收藏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