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线的军中历练半年以上,由兵部、军纪监察部和所在军中联合评估,达到标准再由兵部调配。”



群臣脸色微变,最前线,那就代表着最危险,文官的子孙可不一定会武,去了军中基本都是九死一生。



群臣对崇祯的说法没有争辩,军人不懂带兵打仗,上阵杀敌,还算是军人吗?



这一刻,群臣忽然松了口气。



以前的蒙荫、世袭是一种荣誉、捷径,现在基本就是送死了,这种封赏不要也罢。



看着沉默的群臣,崇祯忽然有些遗憾,他是多么想有人站出来反对,他的大刀已经饥饿难耐了。



“既然诸位没有意见,那这事就这么定了,吏部和兵部做好计划呈给朕。”



“臣等领旨!”



等群臣回应后,崇祯看着孙传庭,眼中满是赞许。



“孙爱卿,既然你提出了五条建议,那最后一条的「武举改革,推用质量,贤进庸退」,你可以想法?”



崇祯就这么随口一问,哪知孙传庭却是立刻出班了。



“陛下,您可听说过「将材武科」?”



“将材武科?”



崇祯轻声重复了一句,随后摇了摇头。



群臣眉头轻皱,面带思索之色,部分似乎想起了什么,眼中满是惊讶之色。



看着群臣的表情,崇祯就猜到这个「将材武科」可能在历史上出现过,而且很有名,但他的确没有丝毫的印象。



“孙爱卿,你详细说说!”



“陛下,将材武科是万历末年有大臣提出对武科的改革,意在重视武科,疏通武举仕途停滞之弊端,将考试内容分为了三场,



初场考武艺,科目为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



二场考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项;



三场考兵法、天文、地理等;”



听着孙传庭的回应,崇祯眼中满是惊讶之色。



他虽然不知道这三场考试的考核标准是什么,但这三场考试确实很全面了。



很少有人精通这三场考试,有人精通其中一项,也有两项的,但就看怎么用了。



初场武艺高强之人可放进基层带兵,一位武艺高强的人对基层是一种鼓舞,属于实干型人才。



二场的地雷、火药都是技术性的活,如果精通可以放入火器营中,属于技术人才。



三场的兵法、地理等,可以带兵,也可以做个副手,出谋划策等等,属于指挥型人才。



如此有前瞻性的建议,朝廷竟然没有重视,当真是可惜了。



从另一角度来看,皇帝是真的不重视武举。



“陛下,武举的考核方式可以这么做,但武举三甲录取武进士人数以及授予的官职还没有定下来,这些也需要确定下来,”



崇祯听完面带思索之色。



大明至今两百多年,每场文科差不多录取两百到三百人,这是因为用人的地方多,但武举肯定不能录取这么多。



一来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昆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昆吾并收藏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