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那些内容,自己为什么会记得如此清楚?
他连忙翻开那本《论语》,经过对照,发现居然与原文一字不差。
这是什么情况?
莫非原主早就把《论语》背得滚瓜烂熟了?
这不可能啊!
如果他真有这种水平,又何至于考了三次都还是个白身呢?
莫非……
现在的自己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一念至此,云逸连忙拿过《孟子》做起了实验。
他先是把《孟子》一目十行的读了一遍,然后便开始根据记忆一一对照。
一番操作下来,云逸兴奋的差点儿原地跳起。
有了这个金手指,还担心什么科举考试啊!
不过兴奋了一阵,云逸便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过目不忘的本事。
只不过是穿越之后,记忆力相比以前强化了不少而已。
一目十行虽然可以快速记忆,但是并不能形成长久的记忆。
比如刚才读过的那本《论语》,此时有一部分内容,已经开始遗忘了。
经过试验云逸发现,自己记忆时间的长短,其实和读书时的用心程度成正比。
也就是说,学的时候越用心,记忆保持的时间也就越久。
虽然不是过目不忘,不过云逸依旧非常开心。
如今距离明年开春的县试,还有好几个月。
自己只需要规划好每天学习的时间,等到考试的时候,何愁不能把这些内容铭记于心?
既然读书的事情有了规划,也就不用再急于一时了。
于是云逸把书一收,便准备开始他的赚钱大计。
虽说他现在已经做出了肥皂,可这东西一时半会儿根本没办法拿来赚钱。
先不提会不会引来旁人觊觎,仅是生产工艺这一项,就无法支撑他批量制作。
另一方面,由于昨日在诗会上表现的太过耀眼,再加上今日他又把附近的夫子都得罪了一遍。
如今他云逸已经成了许多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一旦私下行商人的行当被人抓住把柄,恐怕他就再也没有参加科举的希望了。
毕竟大周王朝士农工商等级分明,如果那些人真拿这个攻讦云逸,他还真是百口莫辩。
还是老老实实写话本吧!
先解决温饱,再谋求小康。
一步一个脚印,总有王者归来的那一天。
铺好纸张研好墨,云逸拿起毛笔却陷入了沉思。
到底该抄哪本合适呢?
嗯……
宣扬反抗政府的《水浒传》得首先排除。
一群对现实不满的“好人”被“逼上梁山”并落草为寇,以攻城破狱为能事,以打家劫舍为豪举。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