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条文之类,族老理所当然的准备让他们随同蔡邕入洛。



如今讲名论义,这些东西当真不是靠嘴说说就行的,平日在村中无事也就罢了,如今蔡邕远行,这些人定然也是鞍前马后的伺候。



刘沧来找族老商量主要也就是商量这些乡勇的事情。



带走百人青壮对村中影响太大,若是寻常情况,能去洛阳谋事也算是个机会,但如今张让心思难测,前路难料,刘沧可不敢带着他们瞎晃。



拒绝了族老的安排,人数又说不上扎眼,让这些青壮照料留下的牲口,守护下‘刘氏老宅’,对外依旧受蔡邕照应,平日该干什么干什么,也别瞎折腾了。



对此族老倒是没有表现出往日的油滑,哪怕知道去洛阳可能危险,却更执着让自家子弟跟随。



一番争论之后,最终村中挑出十人跟随刘沧,这十人便是能为刘沧挡刀赴死的部曲。



其后族老又安排人去东村告知刘沧这边的情况,东村那边早已备好了青壮,十名青壮却是成为了张绣娘的护卫。



东村族老那边如今心情可谓相当复杂,真论起来,东村现在可比楼桑村牛多了,村里出了越骑校尉,张让亲哥。



若说原本蔡邕借助名望护持一部分村民的话,东村如今根本就不用考虑杂税的问题了。



因为所谓税收到底是要从郡县送往洛阳供予朝廷的,而太守县尉之类,到底归属朝廷官方。



皇帝、宦官的掌控范围还没扩散到幽州不假,他们不能怼幽州,还不能怼幽州的某个人么?



如今这东村,谁想不开了敢来登记查税?



东村是要抖起来了啊,只不过东村族老抖的有点心惊胆颤。



张让啊,这位可不是靠善名照护乡里,这位爷树敌满天下,眼前完全依靠权势换来的福利可不是那么让人安逸的。



权势这玩意看着恶叨叨的,但它也绝对是更替最为频繁,更替后负面效果相当显著的玩意。



心颤归心颤,态度还是要有的。



东村好歹出了人物,张丰不在,那对张绣娘的态度更是需要鲜明。这不,东村派出的人都是跟着张绣娘混的,若不是张绣娘拒绝,恐怕那边派出的人会更多。



几日准备,套车出行,青壮跨马着甲,十名东村护卫甚至背上了弩弓,自从宦官去他们村转了一圈后,东村颇有些自暴自弃,放飞自我的架势。



虽然没有战马,但刘沧随行的四十多匹耕马一个个膘肥体壮,给一行人提供坐骑足够。



而那块才被从洛阳一路运来的紫金可没少让刘沧吐槽,村中铁匠虽然直想一脑门磕死在那块紫金上。但他到底‘伺候’不了那块紫金。



村里的‘干将后人’炼不动这玩意,东西又太过贵重,为免招来祸事,刘沧只好将它再随队一路运往洛阳。



长毛背上一边挂着一杆金乌残月戟,另一边挂着两杆旌旗碎颅戈,三柄兵器放到军中恐怕也能算是传家将器系列。



却是刘沧用早年皇甫恒送的两块陨铁打造,戟重百斤,长戈五十。



而那两把钝头长戈便是小蔡琰与张绣娘的武器,刘沧跟蔡邕实在受不了两女扛着粗木对轰,干脆给她们打造了这两柄战戈。



一行马车五架,板车五辆。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在三国养牲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史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史欣并收藏我在三国养牲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