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等色线缂织图案。花瓣和叶蒂运用构缂技法形成物像之间的分界线,树的边界、鸟爪等处则采用缂金和缂银技法相互交织织就,使得整体作品的色彩富于变化。



透过窗外投射而来的光线,向南发现,这幅缂丝《梅鹊图》的花纹与素地、色线与色线之间的交接处,呈现出了一些互不相连的断痕,就好像被刀镂刻过一样。



看到这一幕,向南脑海里似乎一团混沌被劈开了一条缝一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这就是‘缂’的含义吗?”



实际上,他心里再明白不过了,自己看到的这种“雕镂之象”,不过是一种假象。



而造成这种假象的原因,是因为缂丝独有的特点——通经断纬。



普通织造工艺在表现花纹时,一般都只能织成二方连续或者是四方连续的规整纹样,但缂丝就不一样了。



它能够自由变换色彩,而且极为擅长表现精微细致的色彩过渡和转折,有层次丰富和灵活多变的装饰效果。



这也就是为什么缂丝工艺特别适合摹制书画作品,而且还常常在表现形式和意境表达上超过原作的原因之所在。



向南观摩了好一阵这幅缂丝《梅鹊图》,感觉还有些意犹未尽,将《梅鹊图》收好放回到箩筐里,然后又从里面取了一幅缂丝《黄牡丹》,继续观摩起来。



这幅《黄牡丹》同样出自柳河川之手,仿自宋代缂丝名匠朱克柔的同名作品。



它以磁青色为地,运用明黄色等色线来缂织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周边衬以绿叶,整幅作品色调优美和谐,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上佳之作。



实际上,在众多的缂丝题材作品中,牡丹题材的缂丝艺术作品是最能体现匠人的制作水平的。



因为牡丹花不仅层次感十分丰富,需要用到繁复的戗色技法,而且牡丹花的色彩也极为丰富,对于缂丝匠人的色彩搭配,以及技法运用都是一种考验。



向南站在窗前,不停地观摩着箩筐里的那些缂丝作品,一边看一边思考,这一待就是一下午。



“这也太认真了吧?”



龚小淳这会儿已经停止了织机操作,他跟随柳河川学习缂丝织造工艺也才一年多时间,才堪堪学会操作织机,实际上并不能织出什么作品来,柳河川让他多练习,也只不过是让他多熟悉一下织机操作罢了。



他坐在织机前,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一边小口小口地喝着,一边不停打量着向南,



“老师什么都没教你,你光看能看出什么玩意儿来?”(2/2)

章节目录

我为国家修文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三闲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三闲客并收藏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