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人,之前都是藏在哪儿一眼望去,足足有好几百号人。



向南在外面等了一会儿,等人流量变得小了一些后,才略带着些兴奋,对身后的康正勇低喝一声:“走!”



随即,便大步流星地走到藏宝楼的门口,随着众人一起挤了进去。



直到此刻,藏宝楼四楼的“鬼市”才算开始逐渐热闹起来。



楼下车子的喇叭声、走来自取的淘客的交谈声,托运古董文玩的车轮压在地上的刺耳声,流动小贩兜售早餐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藏宝楼下面三层楼的固定店铺,也趁着“鬼市”开启蜂拥而至的客流,提前开了门。



对于店主们来说,“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虽然夸张了点,但能有几单生意成交,也不枉费自己大冷的天,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的辛苦。



藏宝楼的人潮涌动,对比隔壁街道上还在沉睡的人们,仿佛两个世界:



一个还沉浸在梦里,一个已经在黎明到来之前,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



藏宝楼四楼,并没有外面那么热闹。



这里虽然人多,但都很安静,一个个拿着手电筒,在各个摊点建游走,寻找自己心仪的宝贝。



在一些摊点上,相中了宝贝的买家,也已经开始和卖家讨价还价起来。



这也是“鬼市”的一个特色,双方都乐此不彼。



所谓一行有一行的规矩,“鬼市”也是有行规的。



在“鬼市”里,买卖双方都使用“行话”,暗中拉手、递手要价还价,唯恐被同行知道价码,把买卖给搅黄了。



买卖双方也不直接说价格,而是用“么、按、搜、臊、歪、料、俏、笨、脚、勺”,这十个字音来表示一至十。



谈价格时,一般都是以块和毛来定价,一块又有大小之分。



小一块指100元,大一块指10000元,一毛一般指的是10块钱。



此外,还有“只看东西,不许看卖主相貌”的规矩。



现如今,这些基本上不存在了,已经简化成看中了就买卖的形式。



不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人走一抹脸,从不认账”的规矩,一直流传了下来。



其他人在搜寻宝贝,时刻准备着捡个大漏,向南也没有闲着。



此刻,他也手里拿着个手电筒,一个摊点一个摊点地看过去。



康正勇则是紧紧跟在他身边,睁大着双眼,左看看右看看,既不乱说话,也不乱伸手,纯粹就是来看个新鲜。



每一个摊点上,都摆满了各种老物件。



有的是专卖一种,比如瓷器、青铜器、书画,这种摊点,货量一般比较少。



要是满摊点都是,那就显得太假了。



有的摊点,则是什么都有,跟杂货店差不多,摊点上乱七八糟,甚至连袁大头、旧时理发用的推机都有。



向南此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古书画和古陶瓷,当然,还得必须是破损了的,否则他买回家干嘛?



难道还真要一个个摔破了,撕烂了再把它们修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为国家修文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三闲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三闲客并收藏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