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悠久岁月的印痕,更是风云历史纵横俾阖的见证。



随着游人来到第一座烽火台前,置身于狭窄而又陡峭的甬道,向南顺着凹凸不平的城垛往外看去。



只见连绵逶迤的长城雄踞峰顶,斗转蛇行,在烟岚暮霭中,透着冷峻与峭拔的雄姿。



长城两侧,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古老的城墙上已经经过了修缮,早已看不到当年饱经战火的痕迹,但却掩盖不了它的沧桑与厚重。



看着烽火台上的斑驳印记,向南仿佛看见了金戈铁马、火光漫天,仿佛听见了鼓角争鸣、喊杀声震天,仿佛闻见了血雨腥风,硝烟阵阵……



不经意间,他朝前踏出了一步,右眼之中,“回溯时光”悄然开启。



“寡人虽对其宠爱有加,然褒妃仍郁郁寡欢。”



周幽王双手负于身后,在王宫大殿里来回走动,脸上的表情颇显烦躁。



在他的面前,几个心腹大臣俱是面面相对,眼中无奈之色一闪而过,却不敢多说一句。



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之连年旱灾,百姓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大王不思救民之策,反倒为一女子之欢颜而愁眉不展,实在让人无语。



周幽王见底下的大臣们无人作声,重重地“哼”地一声,一甩袖子,怒喝道:“寡人今日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妃展颜一笑,赏金千两!”



大臣们见大王发怒,纷纷低头不语。



就在此时,一个长得贼眉鼠眼、瘦骨嶙峋的老臣,走了出来,朝周幽王一躬身,奏道:“大王,臣有一计,可堪一试!”



“哦?说来听听!”



周幽王闻言,顿时喜形于色,这老臣不是别人,正是常常为他出谋划策的虢(guó)石父。



虢石父抬起头,伸手捋了捋颏下为数不多的几根胡须,得意一笑:“可于烽火台上,燃烽火一试!”



其他的大臣们一听,顿时脸色大变,纷纷出声阻拦:



“烽火台乃战时示警所用,无故点燃烽火引诸侯前来,必生事端!”



“虢石父此计遗祸甚深,大王万万不可!”



“是啊,大王万不可为一妃子,戏弄诸侯!”



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西周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筑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



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便会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



如此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周幽王如今竟为了博美人一笑,竟要无故点燃烽火!



周幽王笑道:“只是点燃烽火而已,若是各位诸侯来了,告诉他们,是寡人在放烟火取乐罢了,无需惊慌。”



众大臣们还想再劝,不料周幽王却是一摆手,脸色一沉,喝道:“寡人心意已决,不必多言!”



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



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



“烽火已起,犬戎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为国家修文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三闲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三闲客并收藏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