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爷子一下子说到点上:养鱼,是可以让大家吃上肉的。因为石圪节公社没人养过鱼,这是个新事物,不用卖给食品站。



这样一来,操作空间就比较大了。



“满银,村里属你见多识广。给说句实话,咱们这里冬天太冷,能把鱼养成吗?这事儿是刘向阳提的……关键咱们以前没做过,我心里也没谱,所以找你合计一下。如果不行的话,我就不劳民伤财了,省得背后让人骂。”



王连顺又问。



经过那么多事情后,王满银在村里的人设也逐渐立起来。大家都认为他在外边跑几年,见多识广。



所以遇到难题时,王连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



“只要保证水源,养鱼肯定行。冬天天冷不是问题,只要赶在腊月前把鱼清塘就行。”



王满银没有绕圈子,直接给出肯定的答案。



原著里80年代,双水村就有人养鱼发家致富的。



为增加说服力,王满银还举了个例子:“不但咱们黄土高原能养鱼,就连更北方也能。人家那边叫‘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东北水面大,而且比较深,水里鱼类可以安全过冬。



罐子村这边不成,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鱼塘很难挖太深。一到冬天直接结冰冻实,有多少鱼都会冻死,所以到年底必须清塘。



“没错,我在东北插队同学们来信时,也说过那里能养鱼,年底不少生产队都会分鱼……”刘向阳再次点头。



“那咱们过两天就开会讨论挖鱼塘……”



“等等,连顺叔,养鱼属于搞副业,这事儿你最好问问村里态度,看赵干事咋说。”见王连顺脑袋一拍就打算上项目,王满银赶紧插话道。



上边是否会支持,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这年头,一切以粮食为中心。很多事情即使是生产队大集体也不能做的。



“干了,怕个毬,只要能让社员们年底多吃几两鱼肉,就算把我这个生产队长抹了也行,反正早就不想干了。再说咱们又没拿出去卖,养鱼给社员们分了,算哪门子搞副业。”



王满银也没想到,这老爷子平时沉默不语,一旦爆发,倒是很有担当。



“连顺叔,话不能这么说。如果赵干事不同意,往上面报的话,肯定会出问题的。你忘记隔壁公社薅棉花苗的事儿了?”



事实上,对于搞副业的态度,各地方并不统一。有的管理比较严格,有的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还是那句话:在这一点上,南方人脑袋比较灵活,很多生产队暗地里都会搞副业。



后世大名鼎鼎的“鸡毛换糖”,在这个时代也没有被完全禁制。



那些小商小贩又被叫做“敲糖帮”,他们每天担着扁担,手中摇着拨浪鼓,游走在大街小巷中。



后来有统计资料,当时外出鸡毛换糖的人员多达数千人。



而在石圪节公社,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拿最简单的工分来说,黄土高原农村一个工分大多在几分钱。一天满工十分,能挣五毛钱已经算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山区农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区农夫并收藏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