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地,看到自己的婆姨在崖畔上张望,差点成望夫石了。



以前满银在家时,兰花不觉得想。可今天一走一天,她总感觉心里没了着落,连吃饭都不香。



从中午开始,兰花就一直守在窑洞脑畔上张望。



看到男人平安归来,终于松了口气。



逼近年关,村子上空终于开始飘起了香气,偶尔还夹杂着零星的鞭炮声。



杀鸡、烙糜子饼、炸油糕、包饺子……这个时代人们的吃食远没办法和后世相提并论,但是年味儿却要浓烈许多。



村里仅有的两个碾盘前也忙碌起来,从早到晚都能听到吱呦吱呦的响动,一般都是碾黄米或者糜子。



一人在前面推,一人拿着小扫帚扫。



连王满银也不例外,早早和兰花去村里排队。



夫妻俩配合相当默契,也让他真正体验了一把推碾子的感觉。



烙糜子饼算个技术活,王满银的记忆里虽然知道,却并不在行。



好在有兰花,万事大吉。



首先需要把糜子碾成面,再加水和成面糊,放着发酵一夜。



做这种吃食还需要一种特殊的工具……鏊子。



它是铸铁带盖的圆形小饼铛,中间部分微微鼓起,直径差不多六寸左右,下面有三个支腿。



这东西在其他地方用来做杂粮煎饼,黄土高原这边主要是烙糜子饼用。



等鏊子底部加火烧热,上边搽油,倒入面糊。



再盖上盖子,等几分钟就熟了。



王满银家没有鏊子,只能拿着糜子面糊去别人家借用。



等他们赶到时,正好碰到几个婆姨凑在一起烙糜子饼。



不得不承认,无论后世还是现在,女人结了婚之后,一旦开起车来,男人都害怕。实在是胆大之际!



这些婆姨们边烙边尝,大声讨论着谁家的“面”又粗又硬,用起来带劲;谁家的“面”又绵又软,不顶用……



王满银原本想给兰花打下手的,听话茬不对,赶忙起身走人。



等兰花忙完,他才挽着荆条筐回家。



做好的糜子饼晾干后吊在窑洞顶梁上,以备迎来送往之用。这玩意儿保质期超长,能放几个月都不会坏。



除了做吃食,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也不少,打扫窑洞院子、贴窗户纸、理发等等。



这年头同样讲究正月不能理发,所以人们一般都赶在年前去公社理发店。



大年三十,黄土高原这边叫“月尽”,分为大小尽,大尽三十天,小尽二十九。



这一天,人们吃罢早饭就开始忙着贴窗花、对联。



王满银家对联早两天就准备好了,特意找会计王富贵帮忙写得。这人不但算盘打得精,毛笔字也很好。



内容都是富有时代特色的吉祥语“”“破四旧易风易俗、树新风不忘党恩”,“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除了窑洞门上外,院子路口、门前大树、石磨、锅台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山区农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区农夫并收藏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