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上。



户部尚书吕昶此刻正在向朱元璋汇报最近的大明的一个赈灾情况。



“启禀皇上,如今大明各处的灾民救济情况已经逐渐落实。”



“朝廷在扬州地区的拨款,达到了二十万两,收纳百姓十万余人。”



“如今扬州的确的各项工作,都已经开始挨个落实,开垦荒田十余万亩,已经是当初扬州良田的十分之一。”



“今年年底有望恢复良田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多。”



吕昶着重提起扬州,是因为朱元璋说过,大明生产的恢复就从扬州开始。



也就是说,扬州是朱元璋标榜的模范地区。



只要扬州地区在有序恢复,那就意味着全国的生产都在逐渐恢复。



如果朱元璋没有去过义乌,那他会觉得杨宪干的真不错,这短短不到三个月,就能做到这一步。



杨宪也能算得上能臣了。



但是在见过上沪县的繁华,以及义乌县的救灾之后,朱元璋却觉得好像这也没什么。



见朱元璋沉默不语,吕昶又说道:



“不仅如此,杨大人为了鼓励百姓努力耕种,甚至亲自带头拼命耕地。”



“为了能尽快恢复良田,杨大人之前三天没有睡觉,直至累晕过去。”



“但就是这样,杨大人嘴里还在叫嚷着耕地的口号,让身边的官员以及百姓振奋不已,这才能在短时间恢复生产。”



听到这,朱元璋终于是微微动容,虽然杨宪的政绩一般,但是这种拼命的态度,朱元璋却是十分欣赏。



突然间,朱元璋的脑海里想起了在青楼喝酒的李进。



与杨宪相比,李进简直就是混账,而且是个十恶不赦的狗官。



一个累晕在地里,一个在青楼里莺莺燕燕,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虽然李进的政绩更加突出,但是朱元璋却不喜欢李进的工作态度。



想到这,朱元璋又想起李进应该已经在进京的路上,出声问道:



“义乌那边赈灾怎么样了?”



吕昶闻言一愣,自己把杨宪夸上了天,这皇上竟然一句话没说?



反而问起了义乌的事情,这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最新网址:b



胡惟庸恍然大悟,这句话说的是曹操与杨修的典故。



李善长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不要去自作聪明,要不然就是下一个杨修。



胡惟庸为此韬光养晦四年。



如今,胡惟庸仿佛再次看到机会,上沪县就是自己的机会。



虽然上沪县县令只有八品,但是只要简在帝心,即便是再低的品衔,也会被皇上快速拔升。



宰相府。



早朝结束后,胡惟庸就亲自前往李善长的府邸,拜会自己的恩师。



在这收敛锋芒的几年里,胡惟庸虽然才华不显,但是对于李善长的关系,却是从未怠慢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妙笔入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笔入梦并收藏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