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关于答案的释义,应该以那一种释义或者说注解为准。网更新最快手机端:https:/m/



“禀官家,还在吵,一直没定下来。主要以司马相公和王大参为主。”



老陈琳有七八十了,耳聪目明,一点都不显老。说话的声音中气十足,就是脸上越来越没表情了。



本来表情就少,皱纹多起来后,简单的表情已经看不出来了。



确实是老了,正逐渐把皇城司的事务交给王中正呢。



“欧阳相公呢?”



赵曦记得,好像苏轼他们那一届主考官是欧阳修,也是他们那一届在后世显达的人物最多。



就想知道欧阳修怎样看这次的科考。



“欧阳相公在释义的大方向上倾向于司马执政,可在内容上又认同王大参……”



也是,司马光和欧阳修都是所谓复古一派的,而王安石属于古文新义,偏偏来源于庆历新政。



这些天赵曦也大概清楚他们吵吵什么了。



王安石对经义有自己的见解,这么多年自费出版了不少自己注解经典的书籍。



在他的原籍江西一带,包括整个南方,自己他任职的地方,都相当有基础。



而司马光也一样,虽久居朝堂,但治学不曾放下,他的复古训诂的观点,在整个北方都有很大的市场。



就在争论的开始,吕公著也有过参与,他看重关中的张载……



张载?赵曦依稀记得这个名字,肯定不是这个时代记得的。



说实话,这都即位三年了,赵曦能认清的也就是政事堂这几个,工坊城、矿城、讲武堂以及西军的部分。



整个朝堂,就是早朝的臣工,他都认不全…~没必要认全,他只需要记住六部九卿,各军州的主官,各上州的府尊。这已经将近二三百人了,哪能记下那么多?



至于这个张载?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时候这个张载好像还是个小官员吧?六品还是七品?不知道。



不过,这几句最牛掰的口号,赵曦还没有听说,应该是还没酝酿成型。



要不抢了?太无耻了,这事不能干,还是留给人家吧。



想到张载,赵曦也想起了二程……



赵曦的记忆里,关于儒家学派,好像就知道个二程那个理学,被后世深恶痛绝的。没想到王安石居然也算是自成一派的儒学大家。



还有司马光,还以为就是个写史书的……治政嘛,也就那样。没想到居然也有一家之言。



这年月,还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中正,陈押班既然在交接,接下来这件事你主导吧……”



“着手调查国朝所有的儒家学派,那怕是挂着儒家名头的也算,只要自成一派,有一定的影响力的都算。”



“不管是在朝的还是在野的,不管是有功名的,还是民间名士,尽数调查清楚,并列出各家学派出身的臣工名录。”



赵曦没想着推倒儒学,从董仲舒那时候儒家就登堂入室了,一直到后世,依然影响深远。只想尝试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