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的奏折中深刻了解了大宋。



积重难返啊!



改变是必须要改变的,可他作为帝王,身份上有很多的限制。



若是一城一地,赵曦相信,只要他事事躬行,相信自己能让这个自己的治理超脱于整个时代。



工坊城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现在他是帝王,眼界必须是针对整个国朝的。这也是赵曦放手工坊城的原因。



他想让一种治理的理念被这个时代接受,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三观,能在这个时代被主流认同,并发扬光大。



远了……赵曦有些愣神。



老陈琳也习惯了,虽然新皇跟先皇都有这样的情况,先皇在愣神以后都是颓废的神情,而新皇……好像每一次都能看到斗志。



大理这事…~若是官家亲自操刀,或许那个段王早已经进坑了,若是官家亲征,大理也应该早没什么军卒了。



没办法,陈琳就是这样认为的,没有理由。



就比如现在官家说花魁与诗文大会,不管是吕惠卿还是冯京,他们作为实施谋划的第一执行人,有些事居然还得官家来操心。



还有执宰们……都光卖嘴了,正事还真没见过谁使大劲了。



……



“你是说樊楼主导,全汴梁的瓦市都掺合花魁诗文盛会?”



韩琦有些疑惑,这档口,这事,怎么看怎么透着诡异。



“应该是这样,估计士林已经传开了……”



汴梁的饮宴很多,就是类似推举花魁的事也有,可像这次这样,由樊楼主导,整个汴梁九座瓦市全数参与的还真不多。



这也是富弼疑惑的原因。



至于欧阳修和司马光,被人情往来拉扯的,正憋着劲酝酿好的诗文呢。



“会不会……?”



韩琦怀疑,可又不敢确定,总觉得这事跟官家有关联。



“不像。官家自弱冠,就不再沉迷于诗文之道。弼曾为此与官家有过交流。”



“官家认为,人的精力有限,能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已经是精英,是大才。谁也不可能样样精通。”



“官家认为,自己既然是帝国继承人,就要懂得取舍,做该做的事……”



这是私聊话题,又对官家没什么坏处,富弼不介意说出来。



富弼不知道,这是赵曦给自己不作诗文的借口……也是最合适的解释。



“富相,我不是说官家与诗文,此事若是跟谋划大理关联……”



两人是说悄悄话,韩琦也就不在意是不是妄自揣度了。



还真有可能!



富弼相对而言是个倾向于君子的性子,不阴暗,倒也不排斥阴谋。



所以,在听说这事的第一时间,只是当成闲聊的话题。



经韩琦这么一说……



女婿回家跟他提过,说那段思廉很有结交汴梁士子的意愿。



可惜,他冯京丢不起那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