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原本吾章程规定,是翻车后顺国道运送,这也轨道沿国道铺设的原因。”



“但在实际运行中,货物是分段监管,轨道也是分段经营。顺国道运送,势必增加人力物力的花费。”



“厢军中有名申天赐者,认为马车在起始不必满装。一旦有翻车及其他意外,可将出事之货物分装于后来车辆,而马车顺国道返回。”



“这样省去了沿路护送的人力,同时为节省时间。马车载重时,在国道上的速度,与在轨道上的速度,无法同日而语。”



这人的才能,不放在特定位置上,谁也看不出。



就像申天赐,在厢军,那就是个混吃等死的主,而在轨道运输上,连李诫和苏颂都赞叹。



“一车载重几何?”



富弼已经明了了,也看出了这是官家和太子的凭仗。



“百石左右,昼夜不停。”



“粮从何来?”



江浙两广是有粮食,漕运就是取自于该地。



没听闻江浙有这般大批量采购粮食,太子殿下这样的操作,很明显不是商贾所能比的,这般采买量,恐怕会导致江浙的粮价上扬。可是没有。



富弼对粮食的来源……



“安南!自红河转广南西路,或至大理,而后顺铜铁矿以及锰矿的运送路线,一路至荆南。”



安南?不是说蛮夷之地吗?为何在太子殿下这里,倒成了丰田之处。



“富相,安南一年三熟,虽耕种无序,却从无饥馑之患。其斗米文而已。”



再一次回到工坊城,看到一波又一波运送粮食的,富弼已经彻底清楚了。



“如今储备几何?”



“回相公,截止昨日,发往河北道二十余万石,发往京兆府五十余万石,均散布于沿路州府郡县。”



薛向负责分配,是按照朝廷户籍数的比例发运。



“殿下,接下来的粮食,发于常平仓吧……”



有这样的粮食储备,富弼认为完全可以开放常平仓了。对于百万流民齐聚汴梁……想想都是恐怖的境况。



他觉得让各州府安置,要比聚集在汴梁合理。



“富相,曦此为并无意赚钱。之所以仍然在储备,只是想给唯利是图的商贾一点教训。”



“发往常平仓可以。不过曦恳请朝廷施行平价粜米制,以丁口数量为基准,由州府郡县,按丁口发放凭证,以凭证为准,百姓可于常平仓,以每斗十至七十文,采买平价粮。”



“且,朝廷应颁布诏令,凡借常平仓平价粮而谋私利者,杀无赦,无论士农工商!”



又是杀无赦,富弼看了看赵曦,也没觉得不可,应对旱情如同应对地动类同。



“富相,莫看低商贾的贪婪,也莫看轻商贾的资金储备,更别低估商贾与朝堂的勾连。”



“殿下莫非认为弼对此会大肆宣扬?”



“富相言重了。曦对发国难财,发灾难财的行为厌恶。之所以前期如此行为,欲重手惩戒此类行为。还望富相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