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所以,汴梁城便开始也有了新币流通,以铜币为多,银币也有,金币很少见,偶尔有一两枚,也会被争抢着。



朝堂从来就是筛子,关于国朝会出新币的传闻,已经流传很久了,现在终于见着了。



历数古今,把各个朝代都算上,也没那个朝代的钱币这般精致的,关键是,这新币根本没法仿制。



很有储藏价值!



“殿下,如今新币兑换旧币,还是铜七的铜钱,已经是三文铜钱兑换两枚新币了。”



很好!张方平曾言,十枚铜钱可溶化可收一两铜,铸成铜器即可获五倍之利。



赵曦很希望商贾们能这样想。不说溶化新币需要的高温,就说溶化后,会让他们惊讶的。



这几次运作,国朝官员手里,应该没多少闲余钱了,可商贾们很富有……



“着令护卫营乔装,分散于京畿路各州府,少量多次出卖新币!记住,一旦暴露,就别回来了!”



这事有点坑,真上不了台面,也见不得光。



……



时不时的,市面上总会出现些新币,而新币在出现的一瞬间,就会立刻被高价收购。



又到发俸禄的档口了,在处理奏折时,赵曦终于见到有人建议以新币发放俸禄的折子,甚至提到了价格可以与市面的兑换比例持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新币。



也就是说,朝堂应该知晓了如今市面上新币兑换和流通的事,可没人吭声。



赵曦不知道是他们不懂,还是不想过问,亦或是,都同样想着从中获利?还是说也有心储存起来?



搞不懂,不管怎样吧,反正这是个物以稀为贵的把戏,看不透只能怪自己无能,可要是让赵曦坑朝堂诸公,还真做不出来。



所以,这份折子,赵曦没问老爹的意思,就直接搁置了,也就相当于留中不发。



到了发俸禄时,还是跟之前一般,新旧钱币混合这下发的。



接下来的几天,市面上多了些新币,兑换的比例还在节节攀升,几乎接近一对二的程度了。



赵曦很想这时候就大把的撒出新币去,然后官方按照一对一的比例兑换……想必那些商贾的脸色应该很好看。



只是,护卫营地里,制币的效率真的不高。



希望不会因为时间拖久了,导致这兑换比下来吧?



显然,在这点上,赵曦错误的估计了这时代对于储存钱币的热衷。



“殿下,家叔来信,谈起新币之事。如今便是在广南,多有新币之传闻。”



才两个月而已,真没想到,流传的速度如此之快。



这样赵曦就放心了,这样宣传的速度,国朝几百州府,应该能保持一个高比率。



赵曦低估了国朝缺钱钱的程度,也低估了新币传播的速度。



到了第二个月中,各地官员的折子来了:凭什么在朝的就可以领取新币,而地方官还是旧币?



反正就一个意思,要求朝廷一视同仁。要不尽快制作新币,要不也给地方官员发放新币,那怕搭配着发放也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