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搭理那些像便秘的人,在圈好了地,打好了界桩后,王师真的要回去了。



“两旬叨扰,承蒙款待,不胜感激。如今,诸事办妥,曦即将离去,就此作别,诸位留步。待商贾进驻,自会照会诸位,还望不吝照抚……”



赵曦笑盈盈的跟人作别,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



总算是走了,这个上国太子殿下真是要命。希望他这个牛皮,纯粹是玩乐吧。



想想那荒山野岭,坑坑洼洼的地盘……也算是个仁义人,没带着牛皮去郡府之地画圈,也省得了协调乌蛮的麻烦。



也罢,此事也算了结了。



三家人看着远去的帆影,相互苦笑的看了看……一瞬间居然有团结一心的想法。



可能吗?还得回去跟董家纠葛去……



段廉义却想的是:妹妹此去汴梁,不知心愿可能达成否?



西军回朝了,在王师进入戎州时,朝廷的诏令便到了,狄青只得率军回朝。



至于赵曦,连张方平都奇怪,不明白为什么朝廷不提太子殿下回朝的事儿。



怎么可能提及?早先还在大理境内时,各个指挥使都发了家书……铜矿的买卖几乎涉及了多数的朝堂官员。



这事的主持人是太子殿下,就是官家甚是想念,也被群情激昂给灭了心思。



国朝缺铜,太子殿下此行解决了国朝缺铜的局面……这就是台面上的措辞,立足相当牢固。



一个个心里都清楚,各家有各家的心思,都把这个措辞放嘴边嚷嚷,都特有理。



就是赵祯,包括曹氏、滔娘,也都觉得赵曦应该在成都路待些日子。



这次赵曦也真是找了个苦差事。



这还是把甄别那些带着印鉴的书信工作,交给了吕公著、韩缜等人。否则就是三头六臂,他也忙不过来。



他在做整个铜矿的规划图,策划书,包括整个铜矿运行的章程条例。



赵曦需要的不是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开采,他要做成接近于后世大型工矿企业的模式。



所以,他需要全面的做出文案来,让具体承办者遵照操办即可。



“殿下,这是将朝堂一网打尽了!”



张方平陪着,可越看越惊心。特别是看吕公著、韩缜整理的那些书信。



这也太庞大的,太子殿下这意图……这个铜矿,几乎是另外一个朝廷了。



那些书信,几乎覆盖了自开朝以来,世代为官家族的五成,而在任的五品以上官员也达到了两成。



触目惊心啊!



“学士,曦敢问,何为朝廷?”



这……一时把张方平也问愣了。朝廷就是朝廷,怎么还有何为朝廷一说?



“朝廷是由帝王与臣工组成,那么帝王和臣工就是朝廷。上次提及铜矿之事,学士也有言:若朝廷主办此事,恐纠缠不清。”



“如今曦只是换个方式而已。皇家、国戚、文臣、武将,凡组成朝廷的,铜矿均有参与。此与朝廷主办何异?”



好像也是这么回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