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的使用……辽宋两国形势早就反转了。



“当初耶律乙辛逃往边境,宋国以出兵帮大辽平叛为条件,想讨回燕云十六州……”



“那时候谈判,或许大辽不用经历这两年的战乱,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地步……”



“真以为宋国会为我大辽平叛?现在已经明确了,耶律乙辛最后垂死挣扎,在大辽境内祸乱,便是宋国在背后支持的……”



“当时朝廷的细作干什么了?居然连这样重大情报都没有探听到?”



“耶律乙辛叛乱,并不意味着大辽的臣工就不可信任,并不是都有谋反之心。在那时候,朝廷实在不该把重心放在提防内乱上……”



这已经是在含沙射影的说耶律洪基,也就是大辽皇帝陛下的不是了。



问题是,当时那个情况,萌古、女真配合着耶律乙辛叛乱,谁知道是不是还存在其他准备响应耶律乙辛的势力?



在耶律乙辛叛乱开始,北辽朝廷将重心放在内部各方势力的监控上,无可厚非。



甚至说,借平息耶律乙辛的内乱,借此消耗各方势力的战力,也是适应当时情况的决断。



事实上,耶律乙辛的队伍,不管怎样都是北辽的精锐,确实让各方势力都有折损。



或者说,耶律乙辛在后期混乱北辽境内,都有北辽朝廷故意为之的痕迹。



到后来,也正是因为在平息耶律乙辛叛乱时,各方势力聚集了兵力,同时宋国发起了北伐之战,也给北辽朝廷直接调集各方势力兵员的借口…~



很多事都是此一时彼一时,想法和结果并不一定契合。



北辽现在就是如此。



宫帐里窃窃私语,交头接耳的议论,耶律洪基并不是听不见。



从现在来看,或许当初决断是错的,可在当时,作为大辽皇帝的他,似乎只有那样。



“明日继续冲击宋国中军宫帐……”



耶律洪基很想呵斥,甚至想象以前那样,一出声便让整个朝廷众臣噤若寒蝉。



可惜,他也知道,这时候不是自己耍脾气的时候,只能是装着没有听见大家的议论。



甚至没有对西北西南沦陷的情况进行议论,直接离开了指挥部宫帐。



怎么讨论?根本不可能讨论出结果来,因为大辽现在真的没法抽调太多的兵力。



北辽的臣工一个个面面相觑,一时居然被皇帝陛下这样的反应搞愣了。



就这样散了?这算怎么回事?



刚才还一起向往呢,向往着大辽用火马阵,再集中兵力攻击宋国中军宫帐,从而让宋国皇帝再一次重蹈他曾祖的覆辙,再来一次高粱河旧事~…



现在,西北西南出现了大批宋军……还有可能重演高粱河之战的逆转吗?



难了,很难了!



高粱河那时候,宋国大军是横冲直撞,直接杀到了大辽的南京,大辽其他所有的队伍,没有任何损失。



而现在,宋国大军是步步推进,而大辽,不仅仅在前期经历了两年内乱,更是将所有可战之力集中到了南京道……



更何况,自今年以来,不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