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益处?徒增河北一道百姓的紧张气氛而已。”



当着官家的面,章惇的话很直白。也是,有内阁在呢,这样对朝事指手画脚,那个内阁也不痛快。



“朝廷诸事,不应处处将利益置前,应该考虑百姓利益,考虑河北道的稳定。官家曾有言,军伍的作用就是保家卫国,维护百姓安危的。”



“如今河北道产业工坊混乱,百姓人心惶惶。朝廷增兵必将能稳定人心,引导各产业恢复生产······”



要说辩才,上一届内阁绝对是无敌的······都是从那种吵嚷的朝堂过来的臣工,谁在辩论上没两把刷子?



“玉汝,截止今日,河北道奏报逃民多少?”



再辩下去,无非是旁征博引。赵曦是真头疼这样的场面。可赵曦又不想剥内阁或者是阁老院参事的面子。



还是老规矩,拿数据说话,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吵吵嚷嚷的没任何作用。



“回官家,前两日已然平稳,至今逃民失踪的奏报四千一百名,这几日新增几近没有。”



就是在北辽陈兵边境后的一两天,是南逃工匠失踪的高峰。倒也是符合常理。



“吉甫,按照河北道工坊的雇工总数,逃民能占据多大比例?”



“回官家,不足三成。”



有些事赵曦心里是有底的,需要借臣工之口把问题说清楚。



“三成?子容,对于工坊一事,国朝唯子容最为通晓。朕想知道,三成的工匠是否影响生产?”



“官家,大匠在工坊中起决定作用。工坊城在扑卖工艺时,是连带着为各州府工坊提供大匠培训的。以工坊城的规定,非国朝原籍,不得进入工坊城。所以,臣以为,河北道应该不影响开工。”



话说到这地步,王安石早就憋着的情绪也来了,见苏颂话音刚落,根本就不等赵曦继续引导话题,直接开口说:“官家,河北道工坊主的诸多作为,并不是逃民影响开工,而是因为边境关闭而导致开工无用。”



“工坊主遣作坊工匠参与追捕逃民,老臣以为倒是打草惊蛇,让逃民无处遁形的为目的。此事无须军伍参与也能达到目的。”



再善辩,文彦博也是面对整个新内阁。都岁数大了,司马光对这样的事本来就不热衷,富弼身体欠佳,韩琦也告病,只有他文彦博一人······



“文参事,此事大体就是如此,朕也以为如此。想来只要边境恢复之日,便是河北道开工之日。”



“增兵之事暂时不说,有一件事文参事可以一起听听······”



“前期朝廷已经在推动商业法令事宜,因为雄州事件搁置了,朕以为,这时候反倒是更应该颁布商业法令。”



“规范工匠行为,保护工艺技能,也能对像雄州陆家大匠这样的事件,有所惩戒。”



有所惩戒,事实上真不是有所惩戒,内阁议定的法令,针对这类逃民,甚至国朝户籍的大匠限制相当严苛。按照法令,诸如陆家大匠这类情况,不是远窜流放,而是在二十年大狱遇赦不赦和降籍为奴,为原主无偿服务二十年之间选择。



从雄州陆家大匠,到朝廷有意出台法令的议动,再到整个河北道的乱局,估计现在朝堂乃至整个国朝没人会再反对颁布法令了。(2/2)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