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像内监通报一声就要怠慢一样,每一次王安石要求觐见都是这样的方式。



“官家,河北道奏报,辽使入境了……”



所有内阁都来了,人还没完全进殿门,王安石的奏报先传进来了。



对北辽,国朝终归还是存在恐惧的。



嗯?辽使……宋辽两国的关系,不管有多少猫腻,在表面上还是一副和平共处的景象。



用后世的话,相互往来基本维持在红白喜事上。双方遣使,也基本在这些礼节上。



当然,这是从河东战役之后才这样的。



国朝不想打草惊蛇,而北辽似乎对国朝有一点忌讳,也不想招惹大宋…~主要是北辽正好有一个特别习惯醉酒的君王。



这时候北辽遣使…~



“可知四皇子那支队伍的具体位置?”



赵曦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是四皇子的那支队伍做了什么让北辽警觉的事。



若是以前,国朝招惹了北辽,恐怕不会有遣使这道程序,直接会发兵。



即便是遣使,也是来要好处的。



现在嘛,即便是四皇子做了什么,也是来诉苦的。



“回官家,臣已经遣人赶往登州,以便最快获得信息。官家,可需要备战?”



章惇也是考虑这点了。



“没必要,暂时没必要。令河北道驻军严密关注边境军伍即可。”



没有大军调动,不可能存在双方开战的可能。



倒是内阁有些惊弓之鸟的意思了。这还没怎么呢,全体内阁都急匆匆的觐见议事了。



“北辽遣使,说明事态没多严重,也就是有协商解决的可能。”



“朝廷如今要做的,第一,先搞清楚四皇子队伍的具体位置,了解是否跟北辽有冲突。”



“第二,按常规程序,朝廷派出接伴使,指定馆伴使。并提升河北道、河东道驻军的警戒级别。”



“第三,在不确定四皇子队伍具体位置之前,或者确定跟四皇子队伍无关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一切手段,查清北辽遣使的目的。”



“另外,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朝廷的接伴使、馆伴使,一定要遵照原本的方式接待辽使。比如,避开军事要塞;比如,多绕些弯路,以混淆视听…~”



前面的几条都好理解,内阁在接到北辽遣使的奏报时,也大体拟定了这前面的三点措施。



只是这最后一点,继续以早年接待辽使的方式…~那是因为国朝对北辽恐惧,河北道又没有任何天险防御,不得不做出那种掩耳盗铃的行为。



如今国朝的实力,又何必这样呢?



“官家,有必要如此?”



章惇的性子到底还是着急。



“如今国朝与北辽,在明面算是势均力敌,这也是朝廷一直想营造的现象。”



“也只有保持原本的接待方式,才能让北辽减少警觉,特别是在不清楚北辽遣使目的之前,朝廷有必要继续给北辽留一个相互警惕的错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