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曦的不忌讳,应该还有知情内阁大臣的推波助澜,关于官家追求长生而派遣军卒西行的传闻,愈演愈烈了。



本来,那地方就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一直就有各种传言,吐蕃人又习惯见物即神,诸般事物皆神灵······所以,这传闻越来越显得真实了。



听说,在那里有一些人,插芦为室,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常有百三十岁······



听说楼兰人,就是前朝消失的楼兰之国,是因为得到长生之术,因此才一夜之间无影无踪······



听说······



真不能再有什么听说了,这样说下去,就是赵曦自己都想去探一探,究竟有没有长生之术。



“富相,差不多行了。朕的名声最终会变回来,别真的出现诸如党项和吐蕃人要去找长生之术,那就得不偿失了。”



赵曦不确定,内阁到底在这些传说中起了什么作用。可从传说居然有考据的来源这点,他就可以诈一下内阁了。



“官家,老臣是看戏的······”



富弼倒是很轻松。想来也是,本来今年大批量工程兵西行,以及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军卒成建制进入新建的兵站,还担心这事瞒不住西夏了。没想到突然就有了这样的传闻,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好处的,能掩饰一点真实的意图。



没人指望西夏人就不怀疑,有这样的一个借口,总是可以让怯战的西夏人有个理由。



人,在很多时候是需要理由的,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



“官家,刚才官家所担心的,不正是国朝派兵的借口嘛?”



既然有可能出现党项人和吐蕃人也追求长生大业,那国朝就有理由成建制向西集结军伍了。



“你不担心朝臣翻天?被说内参全被弹章占据了,就是地方的抵报也全是在指责朕昏聩的。”



赵曦嘴上说的担心,可语气却是相当的随意。



“官家,知道的重臣都知道,不知道的······今年刚刚换届,议政参政也需要等到明年的大朝会,届时朝堂应该基本准备就绪了。至于市井的士人,过后再看如何?”



说到底,名声是官家的。历史也不是只有正史,就连勾栏酒肆瓦台都开始有这方面的戏本了,富弼自然需要征求官家的意见。



“既然内阁有决断,那就开始吧!有一点必须做到,以去岁在通道熬冬的记载为参考,务必备足将士们的物资,确保不出现非战斗减员。”



“近卫五校尉,这一次全部进入通道。王韶与章惇也需要有一人进入通道主持大局。同时麟府、环庆、秦州、兰州、河湟所有包夹之势的将帅,提前到位,给将帅半年时间的熟悉时间。”



“雪地行舟要尽量多的储备,为冬季畅通做好准备。建议召集医官在青塘值守,做好军卒冬季季节性伤害的救治。”



“所有将帅,在派遣时,还是需要遮掩的······这些事你们内阁主导。既然朕已经昏聩了,自然要有昏聩的表现。内苑的下人也该着换届了,许多下人都身兼数职,羊毛纺织作坊顾不过来了。”



这是要选秀了?富弼不知道官家到底是几个意思。选就选吧,十几年执政,官家还真没搞过这事,这一次就当是官家为谋划西夏吧。



“此事交予礼部主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