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的分组讨论是三天,关于朝廷推行新法的讨论,在前两天基本结束了。



这时候,内阁大臣也不再到各路各衙门的分组参与了,他们需要整理分组讨论的结果,形成新法讨论的文稿呈于官家。



几百人的发言,赵曦不可能全部看了,只是挑着捡着的大概看一看。所以,大朝会臣工对新法的意见,还需要内阁整理,并形成意见提供给他决断。



“从分组讨论结果看,具体到国朝各路各衙门,赞同役兵法的超过七成,赞同驿站改制的超过六成。”



“按照三级决策制规定,达到了朝廷赞同标准,可以推行。”



三级决策制的推开,越发能体现这种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富弼最真实的感受。



分组讨论,不管达成怎样的意见,臣工们参政议政的热情是实实在在的,而对于朝廷最终形成诏令的程序和方式也是认同的。



那怕是在分组讨论时持反对意见,可一旦本路的讨论最终结论是赞同者占多数,持反对意见的臣工,也会欣然签字,支持本路组的最终结论。



这样的做法,最大的好处是,在朝廷推行新法变革时,绝不会出现阳奉阴违的情况。



这是一个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让地方官吏都得到了朝廷的重视…~最起码从明面上如此。



这正是因为这样,朝廷自上而下,都能充分了解新政,相当细致具体,甚至对于新政可能出现的漏洞也了解了。



如此,让地方州府郡县以及朝廷衙门,在实行新法时,会主动的避免漏洞出现…~这才是这种方式的意义所在。



嗯…~内阁统计出来的结果,跟赵曦所预计的差不多。



从这两天传递上来的讨论记录,赵曦大体浏览过的内容,对这样的结果有所估计。



只是,最后一天的朝会议程怕是不能按计划执行了。



“责任书?”



官家又出幺蛾子了。



内阁大臣看到官家让内监传过来的几页纸,都是一脸的不解。



大朝会挺好的开端,正常闭幕不行吗?即便是最后一天的议程可有可无,那怕是取消一些议程,也比横生枝节要妥当。



一直以来,官家推动新政,都是很稳妥的,步步推进,很少有这样抽冷子让人猝不及防的时候。



一系列的变革,在大朝会时被验证,即便是保守的司马光都欣然接受了,这是好现象。



实在想不通官家为何如此的急迫,一项一项的别出心裁。



这又来一个责任书……



“官家,老臣并非认为责任书不合适,只是……只是朝廷的五年计划本身就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指导性规划,无法对各项政务具体化。”



“贸然签订责任书,不可能很明确的有指标的制定,可能会导致地方州府郡县曲解规划内容,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而同样是大而化之的责任书,对于地方州府并没有约束力,有没有没有区别。”



这是富弼第一次对官家的新举措反对。



在富弼看来,这一次的大朝会,特别是他在做工作报告时,已经能真切的感受到国朝如今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