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连西夏北辽传唱国朝诗词也作为一项在陈述。



这个篇幅,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司马光、苏洵、苏辙、张载、周敦颐、程颐、程灏、邵雍等等,凡是在国朝有名的学派和文士,凡是在文坛有名望的,富弼都不吝赞颂。



赵曦发现,在富弼陈述这个篇章时,勤政殿是最安静的,人们的专注度也是最大的。



说实话,赵曦对于太祖在增加的帽翅多少觉得有些儿戏,他倒也没有去改官帽的想法。



但是,因为现在的朝会改变,朝臣们都挨着坐下,对于交头接耳就必须得预防了。



所以,监察衙门出台了朝会不良记录措施,并且,监察官参加朝会,就是按照三成的比例,随机的在朝臣中间入座的。



而在富弼汇报大宋文华篇幅时,是唯一不需要有监察官监督的。



文…~武…~在国朝若想真的平等,任重而道远呀!



而后,富弼开始汇报产业发展。其实这一块应该叫经济发展。随便吧,怎么叫无所谓,关键在于赵曦要传达一个理念…~产业发展在他的施政中权重很大。



这块的内容,基本上是工坊城、国营寺和市易寺的汇总。



在这一点上,就不得了从老护卫营的作坊开始说起,然后展开论述。



同样,这部分的吸引力也同样强。毕竟这是涉及到利益和政绩的。



利益,在座的每一位官员,无一不掺合着国朝的产业作坊。从最早的广南锰矿、大理矿城,到怀州石炭矿,到后来工坊城的水泥、马车、羊毛等等,再到工坊城对新产品的扑买…~这都是钱呀!



政绩,官家的五年规划,从召见朝廷各衙门主官开始,所有臣工就清楚了,产业发展将成为政绩考评的内容之一,还是权重很大的一部分。



所以,这部分的关注度也很高。



赵曦心思不在富弼的工作报告上,不仅仅是他已经审核过那份汇报,主要是这样的形式让他有些恍惚……太熟悉了。



赵曦对于大朝会的改变,模式的改变还不是主要的。在赵曦心里,这种朝会之前的沟通和审议、商讨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做能确保一点,不会再出现朝会上吵闹的现象。



沟通放在讨论之前…~这是赵曦对朝会、议政以及内阁议事的引导。



富弼还在阐述,从成绩已经转到了展望,也就是赵曦提出的五年计划。



内阁最终商讨的结果,并没有将五年规划单独拿出来发诏令,而是融合在工作报告中宣读了。



有点不伦不类了,本来的五年规划,最后成了年度总结和次年工作计划的模式。



毕竟是第一次推动,赵曦也没有真的去追求完美。有些事,只要有了开头,总会有特定的趋势去逐步完善的。



赵曦一直关注着下面臣工的表现。原以为会出现的混乱没有,就是那些醒目的监察官,也被富弼的工作报告吸引了,就像听大家讲学一般,安安静静的在倾听。



或许是这样的方式让人感觉到新奇,但不得不承认,大宋臣工们求知的精神。



这样的工作报告,对于后世的赵曦,除了怀念,还有就是恍惚,绝没有专心倾听的念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