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事不会想不到,他纯粹就是跟王介甫较劲。



内阁成员刚刚议定,富弼希望有个稳定的内阁,真的没必要挑衅官家的忍耐。



司马光倒也没继续……



“官家,河湟一带,如今已经形成了对西贼的战略包围态势,确实是形势大好。若再有个年,经过役兵法的推行,国朝新军军卒数达到七八十万应该是可能的。”



“到那时,我大宋百万大军攻伐西夏,定能收复兴庆府,打通西域…~”



韩绛也赶紧跟随着富弼调和气氛。



“王子纯,如此庞大的疆域,驻防事务如何处理的?”



韩琦却没有顺着富弼和韩绛的话风往下说,开口询问河湟的具体情况了。



“回韩相公,五千新军,下官驻防之地仅限于有限的几个城池,有限的疆域边境,无法全线布防。”



“那些内附的部落,基本上还是自治,熙河道并未干预他们的统治,也没有力量干预。”



王韶实话实说。



“也就是说,所谓内附,无非是因为榷场的交易原因,为榨取国朝利益而为?”



韩琦有点咄咄逼人了。



“下官无法确定。”



见王韶这般说,韩琦也不再问了。



赵曦大概能明白韩琦的意思。第一点,王韶的功劳并没有那么大。第二点,不管是吐蕃还是西夏,那些都是从国朝身上吸血的,所谓内附,也就是有个名头而已。



赵曦不会这样简单的去推断。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易,由入俭难…~这不是司马光的话吗?



既然这是人之常情,不管是吐蕃还是沙陀人,又如何能脱开?



因为羊毛纺织的原因,那些生活在苦寒之地的人们,从此可以用铁锅煮饭了,可以吃热火饭了,还是源源不断的白米。



他们所做的,无非是多放些羊…~他们本来就是放羊的。



若是再让他们回到曾经,那种几家人共用一个锅的苦日子,那怕就是有首领号召,也不再是以前了。



所谓王道,并不是司马光嘴里的圣贤书,而是让子民吃饱穿暖的日子。



“官家,河湟一地,可以令设一州了。朝廷也应该派驻州一级驻军了。”



“随着这种形势的变化,王子纯也需要专注于理政或是治军。事务繁忙,难免疏漏。又乃是边境混杂之地,一旦疏漏后果不堪想象。”



“自河湟,到秦州,再到京兆府,国朝的新军驻防多数侧重于边境,一旦有乱,将直逼汴梁!”



这是……



文彦博也开口了,可是这立场,真心让赵曦有点糊涂。



从本质上,好像都是从国朝的利益来立论的,可相互的观点……这也太扯了,不都是文臣吗?



想了想,赵曦似乎明白了,也放心了。



不管是做戏还是诚意,从事实上,都是为国操劳了。



“文阁老所言极是。只是国朝军卒几何?边境多长?老臣听闻如今国朝的新军连更戎都有难度,如何在河湟另派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