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富弼的话大家真听进去了,也或许无法改变大捷的事实。



朝廷很快拟定了奖赏将士的方案,并经过政事堂所有相公认同后,一起向官家集议奏报。



“撤销郭伯通和种子正的赏赐,其他的由政事堂派员与中官一起到兰州赏赐吧。”



“另外,拟旨:着向敏中接郭逵主会川军,熊本接种鄂主环庆路!令郭逵、种鄂即刻回朝,不得延误!”



赵曦没搭理相公们的惊讶,见政事堂议定的赏赐并不过分,也不苛刻,都是按陈例在做,就准了。



只是下旨将郭逵和种鄂召回了朝廷…~这又是为哪般?



真的让人想不通,甚至政事堂有点怀疑富弼所说的那些道理,甚至怀疑自己对官家尚武的判断。



大捷了,官家居然对主将不予奖励,并撤销职位,让中使带回朝廷。这分明就是猜忌和戒备才会有的做法。



不管什么原因,这是削弱武将,政事堂诸公自然该欣然接受。至于原因,再想通也不迟。



“陛下……”



“陛下……”



富弼和文彦博同时喊出了声,应该是想劝官家,或者说想为这两位主将辩解什么。



“陛下,兰州确为大捷,瞎毡授首前方万不敢谎报。即便是在斩杀人数上有出入,也是情有可原,大家循惯例而为,不能作为惩戒主将的理由。”



富弼见文彦博出口,他就止住了。毕竟这是枢密院的本职,文彦博开口是应有之义。



“陛下,大胜之后剥去主将赏赐,会引起将士心思不稳,严重者甚至导致军心不稳,影响将士士气,对将来征战不利。”



“朝廷这些年不缺钱粮,那怕是对郭逵和种鄂不加官进爵,该有的钱粮赏赐不可不给!”



啥时候文宽夫这般体桖武将了?赵曦有些奇怪。关键是文彦博说的还这般的理直气壮,铿锵有力。



“陛下,老臣附议!”



富弼也说了,也是对刚才自己与文彦博同时开口的补充。



“诸位相公都这样认为?认为这是大捷?”



“臣等确实这般认为!”



赵曦见相公们众口一词,并没有搭话,而是再一次翻看着前方给朝廷的奏报……



前方还是团结的,给朝廷的奏报一致,就连王韶都具名了。



是打了胜战了,想来即便是有些龌龊也都想轻描淡写的就这么过去。可那些本不应该折损的新军军卒,谁来替他们喊冤?



抚恤吗?五万钱?连附注他们身上的装备都不够。



“折损三千八百余名新军军卒呀!还是在用火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



赵曦叹着气,把皇城司的奏报往桌子上一丟:“具体这战是怎么打的,这里有详细的情况,诸公看一看吧……”



王师在西出京玉关后,经斥候侦查,邈川城也出兵了,近三万骑兵与辅助军,一路向东杀来。



在曹霖和高敬贤的坚持下,王师派在南北两侧的山岭,各派了千人队防范吐蕃侧翼和后方攻击。并且在京玉关以西,以战车列阵。



很显然,这样的遭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