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礼拜,嘴里不断的高呼着。



……



东湖庄的事情,在天亮之后,便如飓风一样,刮过整座开封府。



本来就因为河南两司衙门及



开封府各司衙门官员,尽数被缉拿审讯,而惶惶不安的开封府,更加惶恐了起来。



官府里的人被抓了。



城外的士绅大户,也被发了疯的泥腿子们破了家。



而皇太孙对于那些泥腿子,竟然只不过是罚了一个大堤不成,永不下堤的处罚。



何其的可笑。



当昨夜未曾涉及东湖庄之事的开封府士绅们,准备着写好文书,送往各处的时候。已经接手河南道两司衙门及各府县衙门的随行官员们,便以最快的速度开始了政务处理。



「开封府,除陈留县外,余下各县皆有贪墨、欺上瞒下、横征暴敛等诸般触犯大明律法之事出现。按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随行主理,再派了锦衣卫的人缉拿问罪吧。」



「东湖庄那边,凡九族亦要尽数缉拿,当以重典,奏请应天批文。」



偌大的河南道布政使司衙门里,挤满了此次的随行官员。



朱允熥端坐在上方主桉,平声静气的吩咐着。



旋即,便有几人领命折身外出。



朱允熥又道:「河南道积弊良久,当下蒙药,祛除病根。孤欲在河南道力行税署税吏粮长改制,复查摊丁入亩之事,清查地方府县田亩实数。各部司随行官员,当要勠力同心。」



朱允熥将早就构思良久的谋划,和盘托出。



随后,他便目光平静的注视着眼前的随行官员们。



裴本之当先出列:「殿下,河南道积弊,自是要下勐药,出重拳,只是这诸多事宜,当真要一并推下?是否会人力不足,又是否会引发诸事冲突?还请殿下三思,先清查官府,再推复查摊丁入亩事,而后改税署制。」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



之制,必可畅通无阻。」



公堂之上,陷入了沉默。



朱允熥没想到,自己在河南道要做的事情,最先出现的掣肘竟然是来自于此。



裴本之、高于光等人亦是有些忧虑,太孙在河南道要强推诸般革新之事,尤其是在眼下,整座河南道都处于惊弓之鸟的情况下。



很难说到时候,又会激发出怎样的矛盾。



东湖庄便只有一座,可河南道就没了南湖庄?西湖庄?北湖庄?



高于光甚至想要修书回京,提醒尚书,吏部该回头瞧一瞧这两年秦王殿下在推行六道田赋事期间,地方上是否都如河南道一般。



如果当真是那样的话……



高于光没来由的打了一个寒颤。



正当这时。



衙门外忽然便是一阵的锣鼓喧天。



当众人纷纷闻声侧目转头,向着外面张望过去的时候。



便听到洪亮的声音,已经是从衙门外面传了进来。



「圣旨!」



「皇太孙接旨!」



这时候竟然有朝廷的旨意来了。



众人心中一顿,不由揣测起来,朝廷这一回的旨意到底是说什么的。



朱允熥还在忧虑河南道的事情,此刻听到有旨意来了,亦是好奇起身。



等他走到公堂外的时候,从应天赶来的传旨差使们,便已经是进了衙门。



布政使司衙门里少数还被留任的吏员,当即抬出了供桉,点上了香烛,设桉接旨。



朱允熥疑惑的看着手捧圣旨的人。



是应天皇城内廷二十四衙门司礼监的大太监吴良生。



吴良生手捧圣旨,满面笑容的望着朱允熥,低声道:「殿下,这道旨意,您该跪接的。」



朱允熥目光一闪,这些年自己接的旨意,大多都因为老爷子的宠爱,不曾有过跪接,便是设桉也是少有。



今日却要自己跪接。



他想了想,便是一挥衣袍,恭恭敬敬的跪了下来。



「臣,恭迎吾皇圣旨。」



吴良生一抖眉,微微侧过身,算是躲过了皇太孙的跪接旨意。



而后便捧开圣旨,中气十足的诵读了起来。



「奉……」



「册文曰:朕奉教大明,缵膺鸿绪、夙夜兢兢,承祧衍庆、端在元良。



嫡孙允熥,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



为宗室首嗣,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予朕之权,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兹命皇太孙允熥,持宝玺内升文渊阁,外镇天下,分理庶政,抚军监国。所行之地,百司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孙决之;百官任免之事,皆奏皇太孙决之。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



?月票??推荐票?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21234&cid=20186294&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3/3)

章节目录

大明嫡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肉丝米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肉丝米面并收藏大明嫡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