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郎,会承认自己不行!



至少,已经每日清晨便开始打磨身骨数年之久的朱允熥,可以在任何事情上说不行,却绝对不会在这件事情上承认自己的不行。



于是。



当太孙府的内侍和侍女们开始早起,为了迎接新的一天开始忙碌的时候。



朱允熥才终于是双手捏住被褥,身子紧紧的裹着被子,侧过身躺了下来。



半个人已经没了知觉。



而就在床榻的外侧,太孙妃汤鹊清尽管同样是一夜未眠,一双凤眼却闪动着明亮的光泽,整张粉嫩充满胶原蛋白的脸蛋红扑扑的,好似是熟透了的果子,分外诱人。



刚刚持续到清晨的操练,让汤鹊清浑身发汗发热。



两条玉臂横陈在被褥外面,不时的抬起来,然后轻轻的落下,拍打着被面。



整个人都是火辣辣的,尤其是……



汤鹊清落下的手掌从被面外面按在了心口的位置,可是心里却是满意的,更是意犹未尽。



出自凤阳城的巾帼女娘,没来由想到了尚未出阁时,家里的教习嬷嬷们说过的关于老夫老妻的生活的能让人脸红的话来。



自己现在也算是老夫老妻了吗?



汤鹊清忽的玩心大起。



凉冰冰的双手刷一下钻进了被子了。



而后,蜷缩在内侧的朱允熥便是浑身紧绷,屁股更是不耐烦的拱了两下。



“莫挨着我!”



朱允熥自觉地眼前有一圈圈的金星转动着,脑袋昏昏沉沉欲睡。



人生在世数十年,朱允熥今天终于是深刻的体会到了一个人间至理名言。



真的是一滴都不剩了呀!



汤鹊清眉角都含着笑意,转过身从后面环抱着朱允熥,很老实的没有再刺激对方,而是凑到了男人的耳边。



“妾身就是想要个孩儿……”



这觉是没法睡了。



朱允熥咕冬了一下翻过身,将汤鹊清那双又开始不安生起来的手给抱住:“会有的会有的,咱们以后生十个孩儿!”



汤鹊清眨着双眼,噗的笑出声来,粉嫩红润的脸上,笑容好看极了。



随后,她慵懒的缩了缩脑袋,钻进朱允熥的怀里。



“哪有生那么多孩子的人呢。”汤鹊清的手指肚从朱允熥的脸上滑到脖子上:“生那么多孩儿,为他们取名字都要忙死。”



朱允熥愣了一下。



随后才想起来,自家的取名规矩,那可是为后来的元素周期表做出了巨大且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他想了想,轻声道:“我是允字辈的,五行取火。父亲这一支,下一代是文字辈,五行取土。”



汤鹊清转动着黑白分明的双眸,低声道:“圭如何?文圭!咱们家第一个儿郎,就叫这个名字。”



圭,同玉。乃古制六礼器六玉器类之一,同璧、琮、章、琥、璜并列。



这是个好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大明嫡子】 【】



君子不器,君子如玉。



朱允熥却是摇摇头:“皇爷爷一直盼着皇重孙的降世,如果咱们家这头胎是个小儿郎,恐怕是要被皇爷爷赐名的。”



“和先虞怀王兄一样?”汤鹊清轻声念叨了一声。



朱允熥目光不禁变得有些暗然。



先虞怀王,说的就是他那个不曾见过的嫡亲兄长,大明真正当之无愧的帝国嫡长子嫡长孙,自出生以来便拥有着无人能比的皇恩宠溺,被寄予厚望的朱雄英。



汤鹊清都都嘴:“这样啊,那您觉得陛下会为咱们家的儿郎取个什么名字?”



当男女之间暂时不去触碰情欲的事情,女人就会散发出无限的联想。



汤鹊清在朱允熥的怀里扭动了一下,调整到一个最舒服的姿势,然后自顾自道:“咱们家的孩儿,以后是不是也要送到大本堂去学习?那是不是每日里都只能跟着方先生学圣贤文章?要不要找几个武学师傅打磨根骨,操练武事,学习兵略?”



“还有啊,要是以后有了那么多的孩儿,家里面是不是也要现在就开始立规矩了。若是民间富足人家,只管富养就好了。可咱们家是宗室,儿郎们都是要文能治国武能上阵的,没有规矩不行。”



“可是要上阵,就会流血呢。您说,我们家的儿郎能不能不和你一样,还要亲自领兵上阵杀敌?”



“殿下,要不您辛苦些,这些年趁早给咱们大明在外头的敌人都灭了,这样咱们家的儿郎以后就不能亲自领兵上阵了。”



“然后呢,等孩儿们长大了,就要为他们选定婚姻。儿郎们,不求岳家多有权势,教出来的女子能懂规矩知礼节就好了。女娘们却是要好生的挑选婆家,不然嫁出去就不算咱们家的人了,受了委屈也只能自己受着,总不能事事都跑回来诉苦吧。”



“还要留意咱们家的儿郎们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子,该提前预防的事情不能等他们大了才想起来去做。”



“妾身今天就入宫,和惠妃、贤妃娘娘她们请教一下。”



“殿下。”



“殿下?”



“……”



汤鹊清絮絮叨叨的滴咕了半天,然后忧心忡忡的转过头看向身边的朱允熥,眉头立马皱起。



只见朱允熥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是合眼睡熟了。



汤鹊清撇撇嘴,轻叹一声。



“死人!就是不行!”



……



今天应天府是个艳阳天,阳光照耀在城外还残存的雪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因原本坐拥二十万京军的应天城,如今满城除了上直亲军卫,就只剩下五万左右的京军,五军都督府的功勋武将们,即便是到了如今这等年关时节,也不曾能走下城墙回家和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皇帝和皇宫的安危,大过天。



蹬蹬蹬。



朝阳门的楼梯上,响起一阵脚步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大明嫡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肉丝米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肉丝米面并收藏大明嫡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