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切,又将会围绕着另一个人。



大明第一位监国皇太孙朱允熥。



「太孙今日在做何事?」



朱标轻声询问儿子的动向。



解缙微微一顿,而后开口:「先前臣去通政使司,闻听太孙今日出宫,往西城外龙湾码头登佛郎机商贾之船,后又往上林苑监去了。」



「解大绅,你觉得那小子说的亩产十石的粮食,这世间当真能有吗?」



一道最显浑厚威严的声音,在解缙和朱标的身后发出。



两人齐齐回头。



只见原本还躺在软榻上享受撂挑子的朱元章,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是背着双手,如同村中偷听院墙的老农,面带笑容的好奇询问着。







解缙很老实。



他老老实实的摇头回答:「陛下,臣不知道。」



朱元章微笑着伸手拍拍解缙的肩膀:「那你觉得,允熥今日是在夷商的船上找到他想要的东西了吗?」



解缙沉吟片刻:「殿下从夷商的船上下来,就去了上林苑监,臣以为,大概是殿下找到了某几样东西。」



朱元章轻叹一声,而后目光感慨的看向朱标和解缙两人。



「若我大明真有亩产十石,足可功盖三皇,德过五帝!」



「我大明也将受万世供奉!」



皇帝的双眼闪烁,神色激昂。



只是动容之后,却又很快的平复下来。



世间当真有亩产十石的作物吗?



朱标在一旁善意的笑道:「父皇可要出宫,去上林苑监看看?」



太子爷这句话刚刚说完。



奉天殿外便已经是传来了一阵密集躁动的脚步声。



内官总管孙狗儿脸色一变,连忙从偏殿冲了出去。



少顷之后,只见孙狗儿脸色古怪的又走了进来。



不等他开口禀报外头的动静。



朱元章、朱标等人,便见六部五寺的官员们,尽数都好似忘了规矩般,直接冲进了奉天殿偏殿里。



还不等皇帝开口。



以吏部尚书詹徽为首,入殿百官齐齐躬身:「臣等参见陛下,参见太子。」



几人齐声作揖之后,詹徽轻挥衣袍,满脸红光的高声道:「臣启奏陛下,太孙今日于龙湾码头夷商船舶停靠处寻得辣椒及红薯,此时已于上林苑监栽种,太孙言红薯可亩产二十石。上林苑监无人不哭,祈祷上苍足愿。臣等闻之,喜不自胜,情不自禁,入宫请奏陛下,往上林苑监,观此上苍所赐护国社稷祥瑞之物!」



二十石。



这个能够掠动整座中原的数目,在奉天殿内回荡着。



戎马一生,杀伐决断的朱元章,眉角也不由一颤,而后抓住身边太子的手腕:「二十石!」



朱标苦笑点头:「您没听错,詹尚书确实是说了二十石。」



而后,太子眉头微微一皱,旋即快速平复。



他明显的感觉到了老爷子手臂勐地一抖。



这是老爷子自从入主应天城,登基称帝之后,从未有过的反应。



哪怕是在株连李善长等淮右开国功臣



的时候,哪怕是在……母后和雄英薨逝的时候。



功德盖过三皇五帝!



朱标和老爷子默契的对视了一眼,两人心中之意不言自明。



「去上林苑监!」



朱元章沉声提气。



此刻的上林苑监内。



前湖和琵琶湖之间的红薯地,此刻之间一顶顶的屁股,两瓣朝天,在一条条笔直的地垄旁移动着。



一片片的叶片被压在地垄上,周遭压出一个凹坑,稀释后的农肥浸泡湿润到泥土之中。



只需要一个夜晚的时间,这些现在还软塌塌的红薯枝叶,就会逐渐的盛满活力,然后生根发芽,根系扎进泥土伸出,枝叶不断的扩张,将整个地垄覆盖。



一个橡木桶中的红薯藤并不足以铺满整片红薯地。



当橡木桶被撬开的时候,朱允熥从泥土中挖出了五块红薯,不是发芽长出红薯藤的原种,而是长出红薯藤后根系发展出来的红薯。



这里面有个先后的关系。



却也说明了这五块红薯是可以食用的。



只是,这也让朱允熥不太确定,这样的红薯藤到底能不能继续生根发芽。



如果不能的话……



或许自己还要叮嘱即将返回西班牙的范虫,带着大明的宝船走一遭他找到红薯的那个海岛。



当朱元章带着乌泱泱一帮官员,在上林苑监的官员指引下,来到红薯地的时候。



正看到自家的大孙子,带着一帮官员和农户在一个个农肥坑里扦插红薯藤。



只是看了一眼,朱元章就能瞧出,已经扦插了红薯藤的地垄大约有三分地左右。



「臣去叫殿下。」



解缙上前,看了一眼因为忙于劳作而没有发现皇帝到来的朱允熥等人,拱手对皇帝说道。



朱元章却是一挥手:「都噤声,咱过去看看这小子农活如何。」



肉丝米面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21234&cid=19242918&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3/3)

章节目录

大明嫡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肉丝米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肉丝米面并收藏大明嫡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