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之下,船队开始逐渐缓行。



李绚站在甲板上,遥望远处的华山,脑海中不由得想起了李敬业和明崇俨。



那两个人就是在这里死在他手上的。



“夫君在想什么?”刘瑾瑜从船舱之中走出,手里牵着霞儿。



李绚看着远处的华山,轻声道:“去年,灭了中突厥,晋国公将阿史那·骨笃禄和阿史那·默啜的人头祭祀太庙之后,有人曾上过密折,让朕效仿高宗皇帝,封禅嵩山。”



“封禅?”刘瑾瑜惊讶的看向李绚,低声说道:“阿翁不是说……”



李绚轻轻的摆摆手,止住了刘瑾瑜的话,然后才轻声说道:“朕给否了,不过朕想,他日平定新罗之后,是否可以封禅嵩山?”



“夫君还是不想封禅泰山?”刘瑾瑜神色严肃的看着李绚。



李绚微微点头,说道:“当年,封禅泰山,诸种礼仪,都是由时任礼部尚书的广平郡公刘祥道定的,而他在做完这些之后,便立刻请命致仕,并且在第二年夏天,就病卒了。”



“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刘瑾瑜顿时谨慎了起来。



刘祥道是当年的尚书右仆射,在致仕之前,从尚书右仆射调任礼部尚书的。



如今,刘祥道之子刘景先,是李绚的中书令,如果真的有什么问题的话,绝对会在刘景先的身上。



“那一年,剑南道大地动。”李绚忍不住的摇头,说道:“蜀中那一年,虽然不至于说绝收,但送到长安的税粮绝对没有多少,而且为夫可以保证,甚至于那一年,皇帝还向蜀中运送了不少的粮食。”



“那一年,高丽国内乱,朝中已经出兵高丽了吧?”刘瑾瑜的眉头顿时就紧皱了起来。



封禅泰山不能说没有好处,起码人心凝聚了起来,偏偏在那一年,高丽内乱,大唐立刻抓住机会调遣大军征伐新罗。



这个时候,正是天下用粮的时候,偏偏天下粮食来源之一的剑南道大地动。



也就是朝廷那几年积蓄丰富,不然的话,还真不一定能够熬过那一劫。



“所以夫君将冯元常调到了齐州任刺史,这一次东行,还将刘相也带上。”刘瑾瑜有些明白了李绚的意思。



李绚轻叹一声,说道:“冀州的事情,张柬之会处理的非常妥当的,不该冯氏留下的土地,他们一寸也留不下,甚至于这件案子,还会牵连到其他世家,张柬之不会留手,所以为了避免局面难看,所以将冯元常调到了齐州,齐州就在泰山脚下。”



疏浚黄河,调任泰山。



在冯元常的眼里,向来喜欢提前落子的李绚已经开始在为几年后的封禅做布局了。



一旦李绚泰山封禅成功,那么冯元常必然会回朝调任更重要的职务。



而且还有刘景先跟在李绚的身边,他们如果真的有所联系,那么李绚时常询问封禅礼仪的消息,就会传入到冯元常的耳朵里。



冯元常,还有他背后的世家,就会因此而不得不隐忍下来。



为了几年之后的封禅大局。



“慢慢来吧,起码能将这些有心人一点点的调出来。”李绚稍微松了口气,看向头顶的月圆,轻声说道:“兵部和十六卫掌握在手中,他们就翻不了天,剩下的就是齐州和冀州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太清妖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太清妖道并收藏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