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正文 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让王皇后的族人为武后盖棺定论
李绚微微拍拍床榻,说道:“来,坐下吧,宫里的一切事情,朕需要告诉你。”
“是!”王简娘的呼吸顿时就紧了起来,但只能小心的在李绚身边端庄娴熟的坐下,但眼神垂落之间,总带着三分小心。
“论辈分来讲,你是朕的表妹,所以不用那么紧张,私下的时候,叫朕表兄就好。”李绚轻轻拍了拍王简娘手臂,说道:“朕这一家,其实也是从宫外进来的,所以在宫中的礼仪,没有高宗时候那么讲究。”
“是!”王简娘稍微松了口气,然后继续听李绚说话。
“每日里,起身之后,先去给皇后请安,给皇后请安之后,再去百福殿给母后请安,之后,便是随意了,读书玩闹都可以的。”李绚稍微停顿,说道:“听说岳母出身崔氏,表妹可以去和环儿多走走,舅母也是出身崔氏。”
“妾身记住了。”王简娘终于彻底的放松了下来,她在宫里,也不是完全没有依靠。
“好了,该说的说完,我们也该休息了。”李绚抬头,看向前方,说道:“来人,帮简妃宽衣。”
“喏!”四名清丽的侍女立刻上前,开始帮助王简娘除下一件件的头饰,宽去身上穿着的孔雀喜服……
李绚稍微靠后,目光中带着欣赏的看着脸色越发的晕红的王简娘,身上露出的白皙玉肤越来越多……
……
甘露殿中,灯烛终于彻底的熄灭。
王简娘躺在李绚怀中,脸上的红晕没有丝毫的散去,反而越发的浓烈。
李绚轻抚着她的秀背,轻声问道:“这些年,简儿在地方过得怎么样?”
“还好。”王简娘抓住喜被,低声说道:“父亲早些年做县令的时候,常有颠簸,后来做了州府参军,就安稳多了。”
李绚轻轻点头,相比于地方参军,县令这种一县主官,其实在皇帝的眼里看的更重。
因为从县令往上走,本就是在一层层的挑选。
若是县令做的好,那么只会从下县县令,到中县县令,乃至于上县县令,畿县县令,京县县令乃至于中书官员往上调,外调最差也是地方长史,做过地方参军的,实际上这辈子最多升为司马,长史都很少。
天下三百刺史,一千五百多个县令,能够从县令做到刺史的,五个里面也没有一个。
更多的都是蹉跎在了参军司马官位之上,少数有能力的,转为京县县令,甚至于九寺官员。
譬如狄仁杰,在地方参军蹉跎多年,才以善刑而调入大理寺,同样因为善刑而被皇帝重视,升为侍御史,之后种种才能才展现出来,调入户部度支郎中,然后一步步的升为大理寺少卿,乃至于营州刺史,营州都督,但这是极难之事,天下少有。
更多的县令,在辗转之后,到了六十而致仕。
“岳父如今被封为中散大夫,娘子明日回门的时候,言说一声,让岳父耐心等一等,等到科举之后,朕便委任岳父做著作郎,东宫在科举之后,就要开始编修《汉书》,让岳父到时候,参与修史便是。”李绚轻轻搂住王简娘,目光中闪着冷光。
编修《汉书》,是修史的前提。
只要东宫那些人,编修《汉书》结束,李绚便会抽调人员开始编修国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