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置地方大族,向来是一件需要谨慎斟酌的事情。



“按证据查吧,有实证牵连进来的,便依律法严办,让刑部参与进去,该流放的流放,该杀的杀,最后所得的田地,一半发放给当地百姓,另外一半,迁移其他地方的流民吧。”李治悄无声息的,又狠狠的刺了一刀。



当地百姓和当地世家彼此知根知底,但迁移外地的流民过去,那么多少能给当地的官府一些助力。



“那么常州刺史沈迁?”武后的脸色郑重起来。



“让裴行俭看着办,朕还是希望沈迁能够体会朕的的心思,如果不能,那么他这个常州刺史也就别做了。”李治轻轻摆手,对于沈迁,他还是有几分期望的。



“沈迁在昌州任上已有七年了吧。”武后略微思索。



李治点点头,说道:“当年杨德裔致仕之后,便调了他过去,当初南昌王任职婺州,沈家便很是帮过一些忙。”



“话说回来,南昌王也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回东南了吧?”武后突然点了一句。



李治摇摇头,说道:“自从当年任职半年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了,除了南昌王府还有一些商队通过杭州出海以外,其他的联系倒也没有什么了,和沈家更加多年没有联系,倒是裴行俭和来敬业和他关系不错,一二年后将来敬业调回便是。”



“陛下英明。”武后笑笑。



李治轻叹一声,说道:“来家和南昌王的关系一直不错,但事情都在明面上,暗地里倒是难得的什么都没有。”



“嗯!”武后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还有,裴行俭既然已经插手常州隐田清查,那么这只手便一直插在里面,日后山东的事情完了,他正好调过去全面查察江南,朕也想看看江南真正的家底。”李治的眼神幽微。



武后想要开口说什么,但终究还是没有开口。



……



彭王府,后院石桌之前,刘瑾瑜目光直直的看着眼前一系列的朝廷人事跳动。



从郝处俊致仕,到李敬玄顺势调任尚书右仆射,刘审礼顺势调任中书令。



裴炎由此升任侍中。



刘伯英调任刑部尚书,武承嗣调任礼部尚书。



裴行俭调任扬州都督府长史,欧阳通升任兵部尚书。



雍州长史杨再思升任卫尉寺卿,陆元方调任雍州长史。



其他还有很多眼花缭乱的调动,但核心只有一个,狄仁杰调任户部度支郎中。



裴炎,武承嗣,欧阳通,陆元方,狄仁杰。



虽然这么多的调动真的看的人眼花缭乱,但只要把握住核心,一切也都还是明了的。



武后,世家,太子。



三者相互制衡,相互约束。



这就是皇帝的平衡手腕。



而这里面,南昌王府的收益也不少。



欧阳通升任兵部尚书就不说了,这里面本身就有和吐蕃呼应的味道,军中也不会有人不满。



陆元方虽然是李显在洮州时的老师,但他在江南时便已经和她家夫君关系密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太清妖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太清妖道并收藏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