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二十五章:墨家的兴衰
第一,自然就是墨家思想受到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学者的排挤。孔丘与墨翟都有周游列国的经历,他们都希望将自己的学派思想推而广之。当他们向诸侯宣讲自己的治国理民思想时,往往会非难其他学派,儒家对墨家的排斥打压也是墨家走向衰微的原因之一,如孟子曾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在儒学与墨学互为竞争的过程中,儒学显然居于主流地位,他的蓬勃发展限制了其他学派,当然也包括墨学。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第二,墨家思想不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墨家代表的是平民大众,他提出的主张对平民百姓有利,但对统治者来说是不利的。“兼爱”主张的中心在于平等,对现代人来说是非常合理的,但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古代不可能实现。
统治者治国的方式与墨家主张不合,秦国统一直接证明非攻主张失败,节葬、节用、非乐更与统治阶级自身的生活追求背道而驰。虽然墨家思想在民间十分受欢迎,但古代的天下是皇帝执掌的,想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存在并发展非常困难,渐趋没落是必然结果。
不过在两千年后的现代,墨家的这种兼爱的主张自然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毕竟就连儒家的核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都遭到了打击,现代所讲究的可是父慈子孝,父要慈子才能孝的理念,所以墨家的这个观点在现代自然是很受推崇的,这也是墨家在现代能被拿出来推崇的一个原因了。
第三,秦汉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专制取向。秦朝统一得益于法家的政治主张,始皇建立秦国后仍奉行法家那套刑法森严的制度,他不能容忍战国以来的百花齐放,因此发生了焚书坑儒的悲剧,儒家受到重创,各家学说也纷纷销声匿迹。
与别家不同,儒家思想实际上早已根深蒂固在统治者和平民大众的血液里,统治者主导社会采用的仍是儒家礼制,所以到西汉独尊儒术时,儒学便再次复兴了。武帝提出儒学专制以后,墨家也就无人敢提。
任何学术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墨学也不例外。墨家思想起源于先秦社会动荡的环境中,在西汉时销声匿迹,其衰微有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墨家思想自身的缺陷也是不可忽视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