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身后的朱由校冷冷道:“咦,怎地一说度牒之事,汪主事就不让孤听了?”



汪嵩忙解释:“臣,臣不是这个意思。殿下,臣是祭祀司的,素来也不知度牒是如何发放的。”



“无妨,”郑海珠温言道,“素来朝廷审案子,也讲求个三司会审,目下正好,汪主事,曹公公,我与卢师傅,我们三方都陪皇长子殿下听着,让锦衣卫记口供,把此事查查清楚。”



“哎唷,”曹化淳袖着手,拿腔拿调道,“咱家此行主要是伺候殿下起居的,怎敢掺和度牒发放和鲁地风化之事。兹事体大,郑夫人,咱家方才过来之前,就遣手下奴婢快马去泰安禀报知州啦。”



“还是公公懂规矩,”郑海珠满脸诚挚地点头,“那就让黄祖德先记这妈妈与几个姑娘的口供,待知州到了,与汪主事一道验看,如何?”



汪嵩只觉天灵盖上都扎满针似的,疼得都麻了。



“汪主事,汪主事……”



听到郑海珠又唤了他几声,汪嵩回过神来。



他现在几乎可以肯定,孔府之后,他们礼部是这妇人兴风作浪要捕的第二条大鱼。



太刁滑了!此前念叨元贞庵素斋,定是为了引他汪嵩上钩。



不过,就算他汪嵩没有如惊弓之鸟那样去禁了泰安南边的尼姑庵,这妇人定也有另外的法子,让礼部倒霉。



汪嵩蓦然间觉得十分讽刺,赵南星他们居然还以为这妇人来山东是勾连齐党,结果人家根本不用带上齐党,就把东林把持的礼部给黑了。



汪嵩现下,如在曲阜一样,想的都是怎么自保,好在自己确实不是度牒司的,只要肯摆出大义灭亲的做派,应不至于惹恼了皇长子。



汪嵩于是慨然道:“殿下,臣虽也供职礼部,但食君之禄,绝不会为同僚隐匿。”



一个时辰后,太阳已落山,泰安知州带着手下吏员,踏着朦胧暮色赶了过来。



和汪嵩的深深沮丧完全不同,泰安知州这个地方官,倒与得知要拿孔府开刀的兖州知府一样,就差把“善哉”两个大字写在脑门上了。



礼部卖度牒给各地的缙绅豪强,度牒银子入的是礼部的账,地方州县可是一文钱都捞不着,还白白被逃了田赋和徭役。



泰安知州自然对佛门变青楼的现状了如指掌,但外乡来的五六品文官,又不是人人皆有海瑞那样的胆气和硬骨头,怎敢单枪匹马地与地头蛇们干起来。



这一回,泰安知州瞧着皇长子都在场的情形,联系到曲阜那边传来的消息,大胆地展望起来。



事情的进展,果然没有令他失望。



几天后,山东巡按王雅量,也从济南来到了泰安。



王雅量此前接见李大牛时,已从郑海珠这个得力手下口中,知晓了原委。



这位既廉且能的地方官,仕途期许自然要更上层楼,奔着京师六部衙门的堂官去。



王雅量敏锐地意识到,在征收两税的节骨眼上,若能让买了度牒的缙绅们吐出那些免田赋的土地,郑海珠应是送了自己一个大礼。



此事,他王雅量只要真的放开胆子与步子去做,户部尚书的位子,也未必遥不可及。



“王老爷,”郑海珠对着这位曾帮自己扳倒徐大化那个太仆寺人渣的清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英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空谷流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空谷流韵并收藏大明英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