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之类的,得罪了他们?”



郑海珠露出几分浅笑:“应该只是认错人了。对了,听口音,公子也不是京城人?”



“家中在广州有些薄产,几间铺面。”



郑海珠心道,此人官话里,分明有一两个尖团音。尖团音的概念,清代的语言学家才提出来,明人自己或许意识不到,但她这样常听昆曲和京剧的现代人,很敏感。



郑海珠于是并不掩饰参研之色,“公子讲话,怎地有几分江南音腔呢?”



朱乾珬笑道:“郑掌柜不是问我是不是京城人么?其实,我是京城人,只是,并非北京人,而是南京人。我祖辈本居于南京,后因经商才到了粤海一带。家中尊长最是惦念故土,儿孙口音自也留着旧痕。”



建文后人,海外历代王室的规矩,应天就是他们朱家的正牌京城,北京算什么,篡位者的巢穴而已。他们建文一脉,绝不肯将应天称呼为“南”京。



今日是为郑家小孙女,破例了。



继而,他如愿以偿地看到,郑海珠的眸光稍许生动了一些。



“原来都是南直隶的同乡,又皆为陶朱公门下,实在有缘。冒昧一问,徐公子府上在广粤之地,是做什么货品的?”



“主要与番商互贸。以广丝、粤绣、瓷器、茶叶,和满剌加、暹罗或者弗朗基人交易胡椒香料,得了朝廷的船引后,还要走船去濠境。”



郑海珠莞尔,现了神往之意:“公子家的买卖,是大排场呐。我家走的货,虽和贵府相类,也有织物绣品,但也就是傍着运河小小地折腾些糊口银子。出海……不敢想,太难了。”



朱乾珬闻言,心中荡漾。



宁德和闽海的郑朗郑益叔侄,早就与他禀报过,郑海珠不仅走过海船,而且和颜思齐互通红茶香药,和俞咨皋划界贩火器,台面上、台面下的营生都做得风生水起。



然而此际,这妇人却隐瞒自己的实力,露了几分伏低做小的恭维来。



说明什么?应是说明,她对我,生出趋近攀附之意了吧?



朱乾珬片刻前以为被她冷遇的挫败感,就像法华寺前池塘里被放生的王八般,嗖地蹿走,没了踪影。



“郑掌柜,”朱乾珬作势看看周遭,以谨慎的口吻提议道,“在下与家中小厮,送你回铺面吧?万一歹人未走远,恐有不测。”



郑海珠忖了忖,抿嘴道:“好。”



半个时辰后,秦方站在“郑氏濠明”商社门口的胡同里,目送那辆颇为体面的马车远去,回身时迎上郑海珠若有所思的目光。



“老秦,这个徐公子和他家小厮的脸,你记住了吧?”



秦方面色一凛:“夫人,不是说,这位徐公子挺身相救?”



郑海珠笑笑:“知人知面不知心。谁晓得是不是哪个犄角旮旯冒出来使诈的呢?老秦,这一箱箱的丝货茶叶香料运过来,你不也得一直掀到最下头、不能只看表面模样吧?遇事识人,亦是这般,越是蹊跷的事,越是蹊跷的人,越要当心。”



秦方忙点头应承。



花二陪着郑海珠进到后院,郑海珠问小丫头:“你觉得那徐公子,有没有古怪?”



花二转着眼珠道:“他家是行商的,他看起来也不像书呆子,应该看过各种人的打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英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空谷流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空谷流韵并收藏大明英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