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柴炭山去的骡车上,穆枣花指着两边的景象,向郑海珠禀报。



郑海珠眺望村庄沃野后,问道:「郡王们都是谁」



「有泰兴王,宁德王,长泰王。不过将庄子经营得最好的,倒是一位镇国将军,是泰兴王的嫡子。这位镇国将军的庄子里,田亩果园十分齐整,还有好大一片鹿园,老乡说,割鹿茸的时候,镇国将军会亲自来看,鹿茸也不是拿回府里,而是找药商来收了换银子,好几次正遇上鲁北逃来的饥民



,就施粥赈灾了。」



穆枣花对答如流,难为她连几个郡王的名号都记得那么清楚。



郑海珠对这两个情报员颇为满意的同时,又不由再次感慨,那朱以派,在王侯子弟里,着实算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老朱家到了这一代,无论紫禁城里住的那些,还是各地宗藩,不做混吃等死的蛀虫、热衷于多种经营挣钱、能厚待百姓的,凤毛麟角。



一旁的吴邦德,则始终面无表情地听着。



忽然之间,他看到路边竖着一块刻有「云山营」三个字的大青石,开口问道:「附近有驻军」



穆枣花道:「大牛和我也去探了,一路上有「营」字的屯堡是三个,都是些老弱军户,给历代鲁王墓守陵的,与戚总兵那样厉害的营军,不是一回事。」



穆枣花的口吻变得小心翼翼,眼眸也垂下来。



那日遇到流民、被吴邦德狠狠训斥后,她与这位「局座」讲话时,再不敢看他的眼睛。



吴邦德双眉一松:「紧张什么。你们这次侦查,很细致,没见郑姑娘满意得直点头么」



穆枣花咬咬下嘴唇,嘴角很快起来,挂上欣悦的笑容。



车到柴炭山,空气里一股浓浓的焦炭味。



另一个情报员李大牛指着西面山头无数椭圆蚕茧似的土窑道:「郑姑娘,山上砍下来的木柴,都被运进那些火窑,烧成炭。山是鲁府的,炭也只送鲁府。因是王府用炭,特别讲究,不能有柴口木口,免得烧起来出烟,所以单个窑洞约莫五六天才能出一次炭。但统共有十口窑,轮流着出炭,每日午后都有大骡车往兖州城里运炭。」



郑海珠眯眼看了看柴炭山的地形,问吴邦德:「比之京师西山,如何」



吴邦德道:「若底下真有煤,挖出来可比西山好运多了,此处山道平缓,只不知透水厉不厉害。」



郑海珠道:「走,按那博山客栈伙计所说,去东边找找他说的煤苗。



沿着东面的小河朔流而上,果然看到博山伙计提到的青石阵与密林。



再往前走到山腰处,才陆续有大块页岩映入眼帘。



吴邦德拿出探煤的家伙事。



几坨黑疙瘩,乃是磁铁矿石。



他找了地上的粗枝,捆上磁石,发给几人。



但郑海珠作为现代人,不是很相信。



煤怎么可能有磁性呢



不过吴邦德既然说见过此法,客栈伙计也这么讲,就姑且一试吧。



四人找了大片页岩,拿磁棍绕着嶙峋的石头探测。



费劲半天,试了不少岩石,也没发现蛛丝马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英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空谷流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空谷流韵并收藏大明英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