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司会审定然有御史台参与,永清贤弟牵涉其中并不奇怪,可是他如果过多参与此案,岂不是又要被人说是挟私报复?御史台为官最忌讳偏颇恩怨之事,若是真如此,莫说皇帝,就是高永清的顶头上司顾缟。



御史台报奏案终是职责所在,顾缟不会让高永清挟私,那一定是王伯棠案本身牵出重要干系,是自己在瑾州所不知道的事情。



所以他才要在场,皇帝需要他来核对当时在瑾州的蛛丝马迹,此次他必然不是被告,而是证人。



理清思路,卓思衡极为冷静知晓自己要扮演的角色,行至崇政殿,果然皇帝身边的胡公公见了他就道:“可找到您了卓大人,去国子监的官吏说您入了宫,可咱们也没看着,这圣上的差事差点给办出岔子。”



“多亏沈相告知,下官才好赶来至此。”卓思衡确实要感谢头脑清醒的沈敏尧。



“其他诸位大人也已至偏阁等候传唤,二位大人请跟我来。”胡公公命人去告知皇帝与其余人,将最后到的二人引至崇政殿外等候,不一会儿,卓思衡就看见偏阁里出来了好些人。



郑镜堂、曾玄度、顾缟、白琮、唐令熙,以及高永清。



以上几人卓思衡不用想也知道他们会被传召,可后面还跟着一位出乎卓思衡的意料。



虞雍今日未着戎装只穿朝服,他个子最高,宽大袍服在他身上便也是合体得度,走起路来两下生风。



为什么会有虞雍?此事和禁军有和关联?



这里面所有人里,唯一能和卓思衡悄无声息交换眼神的只有曾玄度,老师自他面前走过,轻轻摇摇头,似乎在暗示他先什么都别说,又可能只是告诉他没有什么问题。



可卓思衡此时心里想得头一件事是:这些人等在一个屋里,不会打起来吗?



皇帝来得也很快,显然是等候多时,他身后跟着那位年轻有为,据说这两年最的圣意的翰林院检校吕谦行。



吕谦行一贯目下无尘,天生自带着傲骨,颇有文人清流最极致的风采,同虞雍那样贵胄宗室出身又军功彪炳的傲慢持峙各有异同。



卓思衡看着身着绿袍在朱紫行列里的吕谦行,仿佛看到过去的自己。



几人站定,叩拜皇帝,等待示下。



“朕叫诸位来是为王伯棠一案最终了结听听三司的总汇。”



白琮虽是大学士,在卓思衡不在这几年自翰林院出去兼管大理寺事务,任职大理寺卿,卓思衡回来后觉得让这么个老好人去当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有点残忍,但后来发现白学士可以在任何位置上混得风生水起,在他治下,大理寺日渐和谐融洽。



代表刑部的则是唐令熙,他在卓思衡不在的时日里调回中枢便在此任职。



而今日,为王伯棠的案子,三司长官齐聚一堂,再加上几位皇上素日信任的臣工,卓思衡愈发觉得,在他忙于学政时案子已经升级至一个他所未曾触及的层面。



皇上示意顾缟,由御史台作调查陈词。



顾缟则看向高永清,只见后者迈出一步,礼后朗声道:“三司会审王伯棠一案后,御史台查验证词证人证物,再转交地方巡检司核验,却发现事有隐情。瑾州弊案一事刑部认定王伯棠只有渎职,然而自巡检司来报,在瑾州弊案前,江乡书院曾派人密通王伯棠,并表示要在瑾州开设其书院,瑾州私学虽多,却多是县镇小塾,唯独瑾州州学规模为最。江乡书院若想广纳贤学,必要与州学抗衡。偏偏在此时,瑾州弊案昭彰天下,州学关闭整饬,巡查不断,官员处置,学生缺业。御史台以为,此事与王伯棠及江乡书院勾连甚深,弊案情由或不单是瑾州学政官吏贪婪无度,为上者鼓动纵容也未可知。”



卓思衡听得脑瓜子嗡嗡响,不是惊骇,而是愤怒之下血压升高造成的现象。



如果真像高永清所说,为了一己私利,王伯棠及唐家竟然不顾瑾州学子与国家科举取士的信誉竞兴私利,至州学于死地,而扶持江乡书院在瑾州立足。想必要开在瑾州那个江乡书院里,定然有唐家和王伯棠不少银子,若盈利,他们也会盆满钵满,所以才不惜以私害公,至千百学子的前程于不顾!



卓思衡压抑怒火,平静得站在风口浪尖,而他一侧的唐令熙却站出来道:“荒谬!刑部提审王伯棠七次,他并无此述!”



“若是各个案犯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要刑部做什么。”高永清在御前讲话也从不收敛,锋芒毕露。



“你在御前大放厥词,想必御史台定有证据,请让圣上过目明察。”唐令熙扬高音调,气势绝没有输。



高永清冰冷的目光看了过去,一字一顿道:“派人去将江乡书院几位元老捉拿归案严加审讯,人证便有了。”



“简直是莫须有之罪名!平白无故要刑部下令缉拿士林中人,你置圣上清议于何地?若士林非议,岂不是怪罪圣上对读书人刑讯严苛?你挟持圣心以报私怨,用心之歹毒简直闻所未闻!”



唐令熙语气森冷,毫不客气将话堵回,他帽子扣得极大,卓思衡听完掌心已有潮意。



倒是高永清,始终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答曰:“随你自辩,然而天理昭彰,水落石出之议御史台已陈述完毕,其余留待圣上乾纲独断,你代圣而言不也是挟持圣意么?”



虞雍十四岁起便去到边关餐风饮露摸爬滚打,虽身份贵重但未在前朝涉议言政,人生第一次接触文官打架,总是冷静自持如他,也是略有面怔,只在一侧脸色阴沉地盯着两人。



此时已是不可开交的局面,皇帝却仍选择一言不发。



卓思衡知道他在等人说话,但这个人不是自己。



沈敏尧站了出来。



可他未等开口,郑镜堂却先一步道:“圣驾在上,不得失仪。”



唐令熙同高永清便不再言语。



郑镜堂朝圣上行礼道:“此事过于骇人听闻,臣听罢心有一疑,望圣上准臣言明。”



皇帝仿佛一个永远处于局外的看客,带着平静和惯有的忧虑示意郑镜堂说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乌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乌鞘并收藏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