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卷样样出众,通古达变,此文哪里有谬?徐大人说此卷作者取巧狂言,不过是抱残守缺不愿见新锐之语罢了!”



王沛琳陡然将意见之争上升到了人身攻击,徐汝恕当时就火了,他官位本就比王沛琳高,如今被不如自己的后辈指着鼻子骂,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朝前一步怒道“但凡新锐之语便是好文章我看也未必!许多人便是就借着此道为自己沽名钓誉,焉知古意流传便不若新声?王大人莫非新点了翰林学士,便对‘新’这个字百般留心?”



门这时候开了,曾玄度的出现制止了几乎要扭打在一起的两人。



他本想再听一会儿两人的见解,谁知道越骂越没有见解,只剩下吵了。



众人朝省试期间负责管理整座贡院的曾玄度问好,他款款坐至上首,压制住心中的烦闷,柔声道“大家都坐,我方才没听到头,谁来讲讲是怎么回事?”



一人出列说明原委应策时文卷子全部批阅完毕,然而两位主判却对其中一篇文章起了争执,王沛琳大人认为此卷为近年省试之最佳,当点会元,徐汝恕大人则选了另一篇文章点为会元,且认为王大人推举的文章看似佳作,实则穿凿讨巧,并非取试正道,若点了此文,以后天下必然群起效仿,再想找到踏实稳健的真正人才便难了。



曾玄度听罢笑了笑,让人给上了茶,之后又劝说几句,才说回正事“那两篇文章在何处?”



王徐二人将各自指名会元的文章奉上立于一旁,等待曾玄度的最终裁夺。



曾玄度静静看过两张卷子,立即有了答案分晓,可是心中忽然闪过自己被钦点考官当日皇上的话,又有些迟疑。



他再次拿起两篇相看,王沛琳大人所钟爱的那篇无愧会元,当真是气象魁然卓尔不群,辞采斐然却不以华丽浮靡博人眼球,反倒措辞古雅清隽,有唐时文旧风。最主要的是时策时策,需要结合当前朝政与史料同位论述,此卷抓题之准破题之狠无有出其右者,以史入观,却句句都落在朝局之内。



但他偏偏落得却是当年的戾太子之案。



另一篇文若说文辞,不在此篇之下,史说叙论亦是铿锵有力。然而终究行文气度与风骨奇朗略逊一筹。不过,此人对朝局的论道也有一番见解,认为以立东宫为一契机,选择能臣而非近臣入职,以时局朝政做例传教太子,使其仰观大局,知圣上韬略与辛苦,亦晓民间朝堂之为难。



他又命人找来这二卷之主同编号的时卷与诗卷,可谓是难分高下,而由策卷定名次该如何评定他心中已是不言自明。



只是……



曾玄度是皇上近臣,除去政务,日常私下天章殿问政后,常常伴驾探讨经筵文章和史书掌故,更清楚眼下朝局的涡流怎样暗中动荡。



沉吟再三,他提笔落定,圈出本届省试会元。



然而贡院发生的这一切无人知晓,最终放榜那日,所有人看到的只有结果。



放榜时卓思衡才又见到范希亮,表弟瘦了一大圈,可精神特别好,笑得格外灿烂,说不管今天中是没中,都要和表哥去庆贺一番。不过眼看到时辰,表弟还是肉眼可见的紧张,指甲盖都捏白了,卓思衡想逗逗他,但他看的样子也还是不忍心。



省试的放榜再高一层,由礼部上属衙门尚书省放榜,贡院门前几乎挤满了人,好多官宦人家是不自己来看的,官府会第一时间拿到榜单,然后告知在朝官员府邸,家中考试之人是否高中,然而像卓思衡这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乌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乌鞘并收藏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