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点了点头,朗声开口道:“属下以为永宁王,不能杀!”
“为何?”闻言不仅李自成,四下的将领都其声质疑道,这个贪鄙的王爷为什么不杀?实在难以想象,永宁王对李自成还有什么用处。
“不仅不能杀,还当得虚位供起来。”李炎扫视了一眼满脸疑惑的将领们徐徐说道:“方今天下大乱,百姓不满朝廷者众多,百姓不满难道那些官吏就满了吗?崇祯在位至今十三年,换了多少首辅,杀了多少大臣?朝廷之间谁不人人自危?若是此时,我等立起一块朱家子孙的牌位,跟那崇祯抢一抢正统之名,岂不是事半功倍?”
其实李炎的思路很简单,之所以明朝的官吏对于闯军抵抗意志很坚决,那些有才学的读书人也不愿意投降闯军,除掉闯军不是坐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正统性。
正统性是中国历史一个潜在的概念,往往随着王朝持续的时间成正比增长,这也是为什么往往一个数百年的王朝崩溃后,还会有人前赴后继的复辟它,本质上就是一个正统思想在作怪。
要知道官员,读书人都是先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愿意去推翻或者打翻现有的制度,但是,这不意味着不能进行内部纠错,比如霍光废海昏侯,朱棣废建文帝,都是一个道理。
在体制内进行变化,很多道德和思想上的坎也就过的去,效忠崇祯也是效忠太祖子孙,效忠朱采??也是效忠太祖子孙,谈不上不忠,只是拨乱反正罢了,毕竟有成祖爷珠玉在前。
按照李炎的构想,一方面要收拢底层百姓的民心,另外一方面则是要开始逐步争取地主和官僚的支持,双管齐下才能利于不败之地,所以对于朱采??不仅不能杀,还得用起来。
不料,李炎的话音刚落,一股雄厚的声音就传了过来:“一派胡言!”
闻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自成身旁站立的那位中年人身上,不是牛金星又是何人?
“启禀闯王,李炎此言其心可诛,其中暗藏祸心实在是令人胆寒!”牛金星压根儿没瞥李炎一眼,径直走了出列,朗声说道。
这么不给面子是李炎没想到的,本以为牛金星只是会暗搓搓给自己来一下,没想到这么快就刺刀见红了。
“闯王,属下且问,朱采??是什么身份?一个出五服的郡王而已,真要拥立他,何以服众?若是我们真立了明廷郡王,只怕会叫天下笑掉牙齿!”牛金星站在殿上侃侃而谈。
“再其次,我们立了朝廷的郡王,又置其他义军于何地?这些人是绝无可能再认朱家做主的,到时候于我闯军只能兵戎相见,外有强敌为定,内又生肘腋之患,此非便是招引祸患的做法!”牛金星继续驳斥道。
点出两个问题后,牛金星便甩出了自己的结论:“朱采??不过一庸王耳,自当杀!属下以为,这天下,除了百姓没有谁是杀不得的!我闯军得天下不靠权谋手段,唯靠民意也!我闯军非天予之,非朱家予之,而是百姓予之!所以朱采??不仅要杀,还要公开杀!要升堂,要召集百姓,让他们依次陈述冤情,然后再明正典刑!自此昭告天下,朱家人非天潢贵胄,亦百姓布衣耳!”
最后这段话实在是太振聋发聩了,李自成听的是连连点头,四下将帅无不是底层出身,很快就对牛金星的话形成了共鸣,纷纷出言赞同。
直到这时,牛金星才得意的扫了一眼李炎,显然这一句的交锋,他又拿到了主动权。
李炎确实没想到牛金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