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给我留一个啊!



王葛无语,她给郑考官简单讲述了在贾舍村时,她是怎么自制的火绒:将苎麻浸泡后,去叶,锤扁纤维;加上苇絮后再一起锤烂,晒干;刮点泥墙上的土硝末掺进去,将麻纤维彻底碾碎,用草丝包裹,卷成一个长条,放进竹管;点燃后吹灭,盖上竹管盖。



以后每次使用时,打开盖子吹两口气,火就能重新燃起来。



然后郑考官就把所有的小竹管都拿走了!



再然后,它们被搁到了桓县令案头。



五月二十二,贴榜。



王葛当之无愧居于匠童首位!这个名次是另有称号的:头等匠童!



张青在第八十九位。



瓿知乡榜上有名者,高达七人!



今年的匠人考试成绩,各大类别均跟往年天差地别,原因嘛,大家看破不说破:那就是以权谋私的江县令死了,往年各乡镇榜上有名者少,是因为名额都被江氏瓜分了!而新上任的桓县令铁面无私,各乡各镇才能平分秋色。



“大喜啊!”别乡的乡吏向木乡吏道贺。



“同喜同喜!”木乡吏嘴都笑歪了。“你乡录了几个?”



“九个。”



木乡吏的开心指数直线下滑,他赶紧指着第一名“王葛”的姓名,扬声道:“头名考生,是我瓿知乡的!哈哈哈哈……”



县衙后院。



温式之吹燃了火折子:“着啦、着啦!哈哈!”



桓县令把研究火绒的任务交给族侄和温家后辈,俩少年秉着将功补过的心态,做事很上心,将火绒按照材料组成不同,分类记载,并记录下每种火绒的使用差异。



王葛制作的那种,因为材料有限,肯定是最差的。



好用的,必须添加硫磺、松香等助燃物。为了掩盖火绒燃烧时的难闻气味,还可添加香料。



所以一个好用、燃起来无难闻气味的火折子,绝不是普通百姓能承受起的。



俩少年在“火折子”的发明中,也算立了一功,待他们回洛阳后,肯定不用挨揍了。



“可怜恬弟了。”温式之摇摇头。



桓真:“这话,咱们路过山阴县时,到他床头说。”



桓县令隔着老远就听出俩少年的幸灾乐祸。“火绒制出来了?”



“族叔。”



“桓叔。”



桓真二人揖礼后,展示火折子已经研制成功。



桓县令忍着心中大喜,说道:“你二人有功!式之,你去前院吧,温府已经来人了。”



“是。”温式之揖礼告退,给桓真留下“你自己保重”的一瞥。



“族叔有话?”桓真一边问,一边把记录火折的简册卷起,系好。



“你父的信已到。”桓县令负在背后的手递出,是个粟色锦囊,绳结处粘有泥封。



桓真打开,内置的帛书上是阿父的笔迹,只是里面的内容……糟糕!阿父这回是动真格了!他也不用想着去山阴县笑话王恬了!



“族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我靠编草鞋上岸成为大匠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悟空嚼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悟空嚼糖并收藏我靠编草鞋上岸成为大匠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