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自然在第一时间便被羽林卫看在了眼中、记在了心里、写在了传书之上。



很快,刚刚踏入魏国境内的赵括便再度收到了羽林卫的情报:魏国十万大军回援,附上的还有魏军的行军节点图。



可以说,有了这张图,赵括很轻松就能判断魏军行进的下一个节点,自然也就很容易可以阻截主这股魏军的归师。



只是,兵法有云「归师勿遏」,面对这样一只急于回到驻



地、进行保家卫国的魏军精锐,若是中途拦截,其所能爆发出的战斗力,即便是赵括也不得不小心。



于是,摆在赵括面前的,又成了一道选择题。



选项一,继续向大梁挺进,争取在信陵君的魏军回返之前,夺下大梁,随即与田单将军会师,继续以十五万大军对战信陵君的十万大军。



选项二,将进攻大梁的任务彻底交给田单,自己则率主力大军截击魏军,不论哪边先获胜,都能立即转战对应的战场,从而协助友军拿下战斗。进而达到既拿下大梁又消灭信陵君主力的目标。



选项三,则是保持部分兵力对魏军继续造成压迫,主力回返轵城,乘机重占轵城,打通前线的运粮通道,结束掉这场战争。



若是按照信陵君的分析,赵括在极大的概率上会选择选项三。



无他,从信陵君看来,这是最为稳妥的方案。



以十五万大军围攻轵城,足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突破,即便不能突破,以十万大军围城,五万大***运粮草,也能将前线盘活。



可偏偏,在赵括看来,这个选项是最不可能选的。



原因很简单,他带来的兵力,多为胡人,更多为骑兵。



尽管给这些胡人配发了赵军制式的武器,但攻城不是他们的强项,野战才是他们喜欢的战斗方式。



因此,虽然赵括明面上有十五万大军,但实际上可用于攻城的步兵也就七八万,而这其中还只有一半能算是精锐。



细细算下来,赵括即便将野王城内的五弯道阿俊全都调出来,手里也不过最多四万精锐。



四万精锐显然并不够对防御完备的轵城中五万秦军精锐的。



相反,若是赵括带着十万步兵在平原之上与信陵君的魏军对上了,赵括还真不一定不是对手。



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全歼信陵君所部的不足,却也不是不可能。



甚至,只要自己能将魏军拖住,便已经算是胜利。毕竟田单以五万大军,而攻几乎没有精锐部队的大梁城,不成功那才是怪了。



至于第一个选项还是太过激进,虽然随着时间的过去,赵括还是不敢赌,一旦不能在信陵君大军赶回之前拿下军火库,那么赵军又将面对进退两难的困境。



因此,思来想去,赵括还是决心执行选项二的计划:将大梁城彻底地交给田单,而自己则专心对付魏军的回援之军。



若是两两开花,或许对秦的作战也将变得更加的容易。



当即,赵括便是遍撒斥候,开始为大军选择最终与魏军决战的战场。



很显然,赵括所部近十万大军在魏境内的停留,也明白地告诉了信陵君,赵括选择了第二条路。



信陵君虽然有些意外,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从长平之战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随云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随云逸并收藏从长平之战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