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儿不愿意。栗腹无奈只得硬着头皮稍作解释。



「我王莫急,代地虽为荒芜之地,但其却对赵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赵国边骑精锐,所需之战马,皆处于此地也;而其余骑兵之战马十之八九亦出于此地也。若能取之,则能切断赵之精锐边骑来援,而



赵无边骑之威,其势去半矣。」栗腹颇为认真地说道。



「哦?」燕王闻言为之一喜,说道:「若是吾等取之代地,定也要练出如赵军边骑一般的精锐之师。如此一来,我燕国与赵国之战力可颠倒矣。」



乐间闻言便是一抖——燕王这是已经陷入了狂妄的臆想症中了啊!



谁说有了养马地就有马了?即便有了马就有骑兵吗?甚至有了骑兵,就能练出如同赵边骑那般的精锐中的精锐吗?这都是什么想法啊!



栗腹闻听燕王此语,显然也有些意外,当然作为国相,他肯定不会去否定燕王的。



当即便将话题岔开,道:「禀我王,取之代地的好处,却不仅仅如此也。」



「国相,请续言之!」燕王立即吩咐道。



「是。」栗腹微微躬身,随即继续说道:「我王可还记得,如今赵国上将军赵括尚在何地?」



「代地也!」燕王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然也!」栗腹笑着说道:「若是我军以一股精锐之师,进驻阏与城中,截断邯郸郡与代地之联系,而断其粮草之供应,则孤悬于外正与胡人激战正酣的赵括所部将何去何从哉?」



「此陷我华夏之族于胡人之手,怕是」燕王有些犹豫。



「我王,此言差矣!」栗腹赶紧解释道:「吾非是要将赵括所部陷于死地也,待截断粮道后,自可遣一使往赵括营中,痛陈利害。进则全军尽没于胡人之手,为华夏之罪;退则可为我燕国之臣,不是擎天之位也。以赵括之明,当能思之。



况赵王之待括者,何其薄也。立长平之天功,未能加官进爵,反而夺其食邑,施以杖刑,赵括心中岂能无怨乎?



不论从公从私,赵括都应会做出明智之选择。」



「如此一来,我燕国不仅得了赵国之地,更可的赵国擎天之臣,便是来年赵国倾国来攻,吾又有何惧哉!」燕王显然已经迷失在了栗腹所画的大饼中了。



不得已,将渠只能再度出面,道:「我王容禀,若是赵括进展迅速在粮秣用尽前解决掉了胡人,我军该如何是好?又或者,赵括以少部分兵力抵住胡人,而率主力南下打通通道,我军又该如何是好?



依微臣所见,即便进攻赵国,也不该贪多求全,能与赵国签立城下之盟,得之代地,便已是万幸,万万不可分兵而走,妄图逼迫赵括就范也。」



「将渠大夫所言,鼠目寸光,若赵王尔。」一旁的卿秦正愁国相一人独领风骚,自己无处展示呢。见将渠下场,不由得喜不自胜,当即便毫不客气地回怼了去。



「所谓前军易得,一将难求也!赵括何许人也,力挽长平狂澜于既倒者也,以区区之残兵而败之数十万秦军主力也。」卿秦看了看将渠,转过头又看向了燕王,道:「我王何人哉,岂能错过如此贤才?」



「我王!」卿秦双手抱拳道:「有赵括一人,胜之前军万马也,若是得赵括前来燕国,末将甘附尾骥!」



一句话,又将想要反驳的乐间给生生给堵死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从长平之战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随云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随云逸并收藏从长平之战开始最新章节